秉承此种思路,布莱恩辛格接手前传第二部,取用了一个原作中早有的剧情设计,将两代X战警的阵容并入一处,于是便有了目前为止阵容最为豪华的一部《X战警》。
由于变种人越来越多,电影特效的展现上也更加叫观众应接不暇。仅就视觉而言,《逆转未来》很少有冷场时间,大动作和小动作都干净利落,尤其是伴随着《time in a bottle》的那一分钟“快银时间”,该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段落了。但因为文戏被压缩到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大量人物的动机铺陈,以及念头的改变,都显得匆忙甚至生硬。没看过前面那些作品,对人物没有保留认知的观众,不用说体会那些极端感情,连理解他们在争什么都很困难,对其中变种人们一会合作一会对立少不了晕头转向。
而不完全是人物或线索太多的缘故。《第一战》中极富阴邪魅力的反派塞巴斯蒂安肖撑起了双线叙事中非常有份量的一端,他的整个古巴导弹计划伴随着正派变种人聚集逐渐成形,直至最后千钧一发的历史时刻。而《逆转未来》中的哨兵虽然在2073年具有绝对性的毁灭压力,但整个时空本身属于静态,众人只是在等待毁灭或被拯救。七十年代时空里,作为事件核心的特拉斯克,根本是一个被动大于主动的角色。最初任务看似是他会不会被杀,其实根本与之无关,电影核心要讲述的还是X教授、万磁王、魔形女三人之间情感与价值观的三角冲突。再关键一点,是魔形女的个人心路选择。
品味《X战警》的角度有两种,而最终可能会得出大相径庭的感受:只盯头尾,那么这个回到过去的穿越故事跟所有类似文本相同,努力改变,努力补救,然后得到一个光明温暖的结果,从《终结者2》便开始反复观看这类逻辑的中国观众,接受任一个戏剧点都毫无难度,甚至会觉得过于简单;倘若仔细理过全片流程,电影内涉及了三部《X战警》正传,两部《金刚狼》,以及前作《第一战》的大量剧情、人物,甚至产生了不少矛盾。反复交叠的逻辑线会组成一个迷宫,让粉丝们带着各种心情往脑洞中填补素材。
美漫体系里,穿梭时空改变剧情的例子比比皆是。为让粉丝长期追看,默认必须在统一大世界观下创作,甚至连风马牛不相及的作品也要慢慢汇拢。但不同作家对着同一个题材本就念头万千,更会有对前作设定的不满者硬要拧出新花样。这边讲两英雄之前从未谋面,那边却一定要添一个前史来加重关系网。更甭说不少当年看似随便的设计,编着编着就成为新空间拓展的极大障碍。
所以重启某经典故事变成一个常见行为,《超凡蜘蛛侠》就与《蜘蛛侠》有各种细节上细微的不同,以顺应新一代的观众。再不然就通过某种理由,创造出平行宇宙,将之前一些故事的存在抹去,让角色相安无事地在自己时间线里活动。逢年过节心情好,可能还画出不同时空的一堆人相遇来玩个大乱斗。
因果论是一个大魔方,不管怎么解释似乎都能圆回去。前一秒钟还当作生死之选,下一秒就抛弃至脑后。主人公的行为到底基于怎么样的一个判断,电影依靠前五分钟的口述强制给出,但观众自己还是会琢磨。看到中段巴黎会议大混乱时,怕是不少人都会拍大腿念叨“要阻止刺杀成功,办法多的是,为什么一定找上多事的万磁王?”强行动手当然会留下DNA这种常识,是万磁王无论多么牛气轰轰也绕不过去的智商难题。自然尴尬之处就显了出来,相比前作那些不打一架绝无转圜余地的对抗。《逆》中始终是在为一些不确定的可能而纠结,于是再大的冲突都如同幌子,连带着人物情绪也都略微矫情。
不得不说,在这样的限制之下,剧本已尽可能在完成每个主角的戏。金刚狼作为全片线索人物,核心矛盾其实与他无关,很容易成为背景板(包括结尾大战被强制缺席)。但他跟X教授的关系,他对过去痛苦的态度,都见缝插针地塞在了段落里。可见创作者并非没有用心。只是关于时空的故事,永远是一个需要花时间阐释的大坑,也许这部电影真的没有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