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夫子曰“君子远庖厨”,好象从东坡肉到《随园食谱》都证明没有人太把该子曰太当回事。不过不知是否该子曰还是有些影响,想了一番中国大陆的电影写食,还真不多,华语饮食电影不是来自香港就是台湾。历数大陆电影写食,最爱吃面条。张艺谋《秋菊打官司》里肯定要吃面,陈凯歌《边走边唱》里也有吃面,《二嫫》故事就是围绕女主人公做面条。其他食物,则如《红高粱》的酿酒,《芙蓉镇》做米豆腐,《兰风筝》里有包饺子,还有《爱情麻辣烫》说到了食。最近看《和你在一起》,里面也有个厨师,给他身份定为厨师,一方面似乎说明他地位比较低,另一方面,到北京临时生活也得找个临时工作,否则剧情怎么发展? 西方餐馆的主厨已不止是掌勺的,而是个既会统筹管理,又能讨顾客欢心的角色。象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些大城市,成功的大厨都是名满全城。法国大厨本来就不少“俊男”,现在伦敦纽约也似乎奋起直追,大厨一露面,怎么个个都是“帅哥”。而伦敦则出了位美女NigellaLawson,本是新闻人出身,偶尔一写做菜文章写成了气候,继而又在电视上主持厨艺节目。她长得丰满明艳,不在乎苗条世风,整天做吃谈吃,在伦敦纽约两地的报纸电视上都看得到,颇令饮食男心荡神遥以厨师为主角的电影前面其实已提到不少,这里却还有几部可供罗列。 《高朋满堂》(DinnerRush,2001,美国,导演鲍勃•杰拉尔迪)曼哈顿某热门意大利餐馆星期二的晚上。人满为患;餐评人不期而至;难伺候的艺术经纪人顾客百般挑剔;带位小姐跟大厨二厨都有故事,时不时被二厨叫出去偷情……总之,开餐馆该发生的全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也发生了。
停了一阵电还在其次,躲在一角那看似黑帮的两位爷又是在搞什么名堂?原来他们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以二厨的赌债威胁餐馆老板强行入伙。餐馆老板也不是好惹的,是个老意大利,叫了侦探也叫了自己亲信……明星大厨是老板的儿子,跟老爸不一样,做的创新菜引得一篇好评。二厨也是老板的儿子,做的传统意大利通心粉最合老板胃口,却作风散漫外加嗜赌,惹来麻烦。
影片塞进太多的故事和角色,但是个个都能让人有兴趣看下去。节奏很快,尽力捕捉厨房紧张繁忙混乱景象。 酒吧这边也是一台戏。吊儿浪当的酒保却原来是行走的百科全书,停电了也难不倒他,跟酒客打赌回答问题,他答不出来由他请酒,结果他一轮没输。酒吧旁坐着一位西装革履的英俊男子,自称华尔街人士,却带着某种神秘色彩。演该角色的演员Corbett因《欲望城市》和《希腊婚礼》开始走红,据称他在该饭馆所坐的位置成了城中女子爱光顾的去处,好象相信他在那留下了些什么。
说到该饭馆,却原来是真餐馆——本片导演自己开的,叫GIGINOTRATTORIA,在曼哈顿下城。该片导演是拍广告和音乐片高手,同时他也热爱美食,自己拥有或和别人合开数家餐馆。在自己的餐馆里拍餐馆电影,真是一举两得,互为广告——看过电影的食客都想到这家餐馆吃饭。对于好奇大堂背后在发生什么的食客,该片是第一选择。对于纽约食客来说,这部电影反映的餐馆气氛看上去也非常熟悉,虽然总有夸张成分。剧情是《大餐》加《盗亦有道》——餐馆戏加意大利黑帮故事。
《Vatel》(法国,2000,导演:RolandJoffe)该片是著名编剧TomStoppard(《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太阳帝国》等)继《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之后与人合写的又一出古装片,但是电影拍出来总觉缺点什么,突出的倒是美工布景设计,得了奥斯卡提名。
影片讲的是外省王子想讨国王欢心,得到美差,不惜花费(全是欠帐花费)请国王大宴三天的故事。这三天大宴是又要有吃的,又要有看的,又要有玩的,总之是非把国王搞得眼花缭乱龙颜大悦不可。而这艰巨的工作,由膳事大总管Vatel担任。这膳事大总管算得上是娱乐大师,宴席设计都是有稿子的,佳肴美味,豪华布景,歌舞升平,叹为观止——其中还有一场放烟火配中国音乐——实在不知有否有历史出典,烟火来自中国倒是事实。
国王是路易十四,时间是1671,背景是法国与荷兰的战争眼看一触即发。外省王子已家无分文可是不惜破产迎驾西来,下面情妇奸臣胞弟嫡亲一干人不等,浩浩荡荡。Vatel倾注全力设计布景机关,监制各色美食,本来是稳操胜卷,可是一个女人进入他的视线,扰乱了他的心思——而她不是别人,正是国王的新宠。
那自然是有戏可看,可是影片最好看处似乎还是宴席场面,做为法国片也算得好莱坞式大制作了,曾在2000嘎纳电影节做开幕片。片中果蔬禽鱼的场面多多不用说了,其中一个细节比较值得一提,是Vatel虽然贵为总管,统筹指挥,但是真正自己动起手来也绝不含糊,亮了一手做糖点的功夫。记得在电视上看过所谓世界甜点大赛,是西餐白案厨师的“奥林匹克”,基本上已经到了比谁是更好的雕塑师的地步,因为要用烤糖和巧克力等塑出各种立体的造型,琳琅满目不亚工艺品,这绝对是法国烹饪的一大卖点。Vatel在片中则是第一次做了一只花果篮,第二次则是花瓶插花——当然不论花篮,花瓶还是花,都是糖塑的。 因为写饮食电影,去查一些资料,还看到一本好玩的书,《银餐具中的金苹果:宴席成为艺术的故事》,讲的是从西方中世纪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十二场宴席的故事。
有中世纪修道院修士的肃穆神宴,有风流君子卡萨诺瓦与修女的调情夜宴,有拿破伦入主巴黎后旧式贵族为之把盏的豪华盛宴,直到三十年代,美国富女款待超现实主义艺术群英的反叛寻欢。《Vatel》是杜撰的历史电影,但是Vatel这样的办宴艺术家,倒也是有迹可寻。
《重庆森林》、《花样年华》、《堕落天使》(香港,导演王家卫)食意绵绵情意绵绵王家卫电影中的人物也总是分不清情意绵绵还是食意绵绵。王家卫的后现代,也反映在他电影中的食滋味里。
不消说,《重庆森林》已经让凤梨罐头声名流传四海,成了一个跟后现代爱情有关的符号。其实可以是任何一种水果罐头,但是必须是罐头。因为我们现代人的爱情,就象罐头水果一样,是复制品,而且需要人工防腐剂保鲜。
《重庆森林》第二段故事里梁朝伟晚上一成不变吃“希腊皮塔三明治”,给女友也是买该三明治,说明了他是个感情专一之人。结果,在快餐店老板劝说下,他给女友买希腊皮塔三明治的同时加了份薯条,结果女友还真只要薯条。再后来老板又建议他多买份皮萨饼,结果女友什么也不要,自己挑了热狗,跟他的爱情也是玩完了——她要换口味。
吃了太多凤梨罐头的金城武在《堕落天使》中彻底失语。他只能通过摄像机表达他对父亲的感情,老爸炒菜的形象,在他的摄像镜头中长存。夜里他跑到小吃店冰淇淋店自顾自当老板,最后在一家日本餐馆打工。
《花样年华》上演时,据说香港有西餐厅推出“花样年华套餐”,计有牛油面包加汤,半打田螺,牛扒加石斑,猪扒加石斑,红酒,咖啡或茶。其实到了《花样年华》,王家卫的物化倾向已登峰造极,我们分不清是专看张曼玉的那些旗袍,还是在看爱情故事。所以张曼玉的旗袍是可以独立成展的,西餐厅也是可以推出花样年华套餐的,他们在西餐厅进餐时,也是通过一条领带发现了事情真相的。最吃亏的是那些卖云吞面的小贩,云吞面也是电影里一大要角,可是卖云吞面的小贩却未必是王家卫的观众,没看过电影,自然也就不懂得在自己的面摊前挑一帘云“花样年华云吞面”。
云吞面是中国点心,两位男女主人公提着云吞面狭路相逢时,总是心事重重欲语还休。我们通过云吞面已经知道他们是在压抑自己。而他们沟通的一次却是吃西餐,所以面摊与西餐厅在影片中的出现是不能互换的,如果互换,就不成其为王家卫电影了。《花样年华》追忆的是香港上世纪六十年代,旗袍云吞面摊与西装西餐厅并存的年代,那是人们对婚姻很看重又对感情也很看重的年代。最后一切化为云烟,只有旗袍,领带,云吞面,牛扒红酒的感性细节,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丝丝缕缕的印迹,似隐若现,欲语还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