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者》刷了三遍,我承认这部电影有些评论过高了,但是它绝对是2015年上半年最好的电影。
别的不说太多,很多影评都大部分的评析了。但还是有很多朋友提出各种问题,三刷的时候边看边和朋友分析这些细节,这边就给小做细节分析。
首先,很多人问电影主题说什么?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大点。一个是“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一个是“那段红色记忆”。具体的,我下面从细节慢慢说起。
男孩。
男孩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在某户人家里洗澡。吸引人眼光的是他的纹身。
他的纹身的纹路一直没看清,但是从老传统概念里,就是所谓“混混”必备的“符号”之一。也代表了男孩“不安分”的性格,所以在爷爷去世后来到了北京,企图报复。
有人说为什么他能开其他人的门。其实在电影最后的追逐戏中,可以发现老赵一家住的老厂房,一幢楼里几乎没有人住。在这样的厂房长大的小孩,通常会喜欢以开房锁,入室找遗落的生活品为乐。
有很多人说为什么他知道老邓的地址、电话。在最后老邓在贵州的时候,一大帮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老黄说给老邓寄过信。之前也是他打电话给老邓,告诉她老赵去世的信息。
其实在过去的厂房大院里,真的是像是生活在一间房间里,很多人的信息都是互通的。早已不是这个年代,大城市的邻里有的冷淡。
男孩来北京,理由很简单,就是报复。
他闯入不一样的人家里,然后弄乱住户的房子,用热水浇花……甚至他进入老邓家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家房子好大。”
是啊,因为那个时代,他们一家不能回到北京,只能呆在贵州那个狭小的老厂房里。他认为因为老邓当年的行为,他失去了这些原本该有的东西。
我相信,男孩能失手杀了那个老人,也会有心杀老邓。
他一开始只是给老邓造成骚扰,各种的骚扰电话,石头砸进窗户,把垃圾丢到张军家门口。在最后一通电话和他离开北京中间,差不多发生了三件事:
1、老邓在电话里的忏悔;2、老邓家的照片;3、老邓的招待。
尤其是那些照片,男孩进入老邓家后,第一反应是看着照片入迷,没听见开始老邓的话语,最后还被杯子声音吓了一跳,才说出一句,“你家房子好大。”相信,老邓的那些照片更多的来自贵州时期的照片。
上面三个细节,具体都在下面解释
老邓。
其实,老邓对贵州一直存在感情,也对那段记忆有种内心内疚。
在老邓家被石头砸中的时候,其实可以注意,电视的频道放着的是“贵州卫视”,而其实在男孩出现的几次选台中,一直有跳过“贵州卫视”。
另外,影片中老邓一直有去社区的合唱团,但是却一直止步合唱团门口。合唱团唱的正是那个时代的红歌,更表现出老邓对团体的归属感,但有着内心内疚和谨慎经验的趋避冲突。
而老邓接到电话之后,一直觉得有鬼,当然她自己也是迷信的人。一直脑补她老伴每天都还在身边。
在男孩从来没说自己是贵州的,但是老邓在和老伴“解说”的时候说,“这孩子是从贵州来的……”,而在老邓醒来发现男孩离开了,但是照片都被撕掉的时候,和儿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撞鬼了……”,甚至她一度觉得男孩是老赵的灵魂回来讨债。
我们能不能大胆的猜测,是不是孙子眉宇间像爷爷,让老邓有这一系列的放映。
关于老邓有一点细节,允许我这里脑洞大开。我从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老邓和老赵的关系不一般。
假设我上面猜想她把男孩当作是老赵灵魂成立,那么在最后那个梦境中,男孩爬上床的后,老邓另一手亲昵的抓着男孩的手,其实就是那个手是被想成了……
而且为什么那里要说是梦境,老邓的房间是反锁的,纵然男孩开锁功力厉害,不至于开锁之后,出去之后还能再弄成反锁。这不是一件密室案件。
最重要的一点,当吕中回到老厂的时候,电影响起了背景音乐是来自那个时代的经典歌曲《山楂树》,而这首歌,其实是一首描写“三角”恋爱的纯爱歌曲。
市场妥协。
《闯入者》其实是一部可以更好的电影,周边影迷朋友最反感张军和张兵解释的那段,觉得就那口气瞬间散了。
可是我三刷下来,我真的感谢这一段。这一段简直就是分水岭,前半段很多观众都还有吐槽,直接坐不住,甚至YY里面的剧情,但是这段解说之后,场子里才算真的安静了。
其实,这样市场妥协可以理解,也只希望导演能不忘初心,不沦为现在大部分的第五代导演这样。
作为一个一直对文革历史感兴趣的九零后,有幸在UCLA电影双年展上看到《闯入者》的北美首映。
由于只大致看过故事梗概,也没有看过含剧透的影评,看电影之前只知道大概这是关于家庭、并且有提到文革的故事,所以中途的悬念没解开之前数次很想拿出手机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中途也有很多猜测,但最后空旷的窗户伴随着工业区一声一声的机器运行声,冷冰冰的画面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相互理解其乐融融的故事,也不是一个关于施害者自我救赎的故事,而是出乎我意料的讲述了关于沉重历史如何影响并给予从历史中走过的人持续伤害的故事。
她们从历史中走来,也许曾经是受害者,也许曾经是施害者。老太太通过揭发老赵,和自己曾经一起伤害别人的同僚,争取到了唯一的机会回到北京。陷害别人在那个年代似乎是一个你死我活、明哲保身的only choice,我们可以无限地指责她,但老太太这四十年心灵的枷锁似乎又让人无力去责怪她。我不知道王小帅导演有没有设想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看这部电影的感受,我想他最怕的结果是观众的麻木。从高中关注文革历史以来,并不是想批判什么,而是很想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那段互相伤害、人际交往没有道德底线的历史。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很多都已经逝去,然而很多故事都还没有记录就已经消失。我想知道这些人有多少去向自己伤害过的人忏悔?有多少人带着愧疚活了几十年?又有多少人以时代的牺牲品为借口让自己麻木不仁地好好生活着?
历史的悲剧,普通人确实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历史不应当被尘封,如果没有反思,而是一味的逃避,沉重的历史可能还会影响现在和未来。
相比闯入者,更喜欢英文名Red Amnesia。集体失忆不仅是对过去的亵渎,更是对现在和将来的逃避。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集体失语或者彻底遗忘。
同类的电影《活着》《蓝风筝》《美丽上海》,《闯入者》和后两部电影在感情上的表达都很克制内敛,关于压在老太太心底的往事通过大儿子的略带心酸的叙述、以及《美丽上海》中王祖贤在阳光中和母亲对话的掩面痛哭。也许是因为带着镣铐跳舞,关于那段历史无法把更多的情绪宣泄出来;然而可能更是一种想要发声却被残酷历史扼住咽喉的无力感。没有直接的鞭挞,却又从侧面让稍微对文革有了解的人能够感受到文革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打击。有时,一点点刺痛可以让人更加清醒地活着。《归来》这部打着文革旗号的爱情电影,极简主义的主题表达,不知道如果中国电影有分级制度,张艺谋的剧本会有多少修改。
吕中老师影后级的表演已然让人热泪盈眶,很多在座的九零后都说她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让自己想到同样生于三四十年代的外婆。对儿孙的关心、和子女的代沟、有些偏执的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不愿给儿女添麻烦……以及一些关于空巢老人寂寞生活的描写、对二儿子性取向的侧面带过,都让我觉得这是一部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电影。而目前被光鲜亮丽的脑残片包围的中国影坛,不就缺少这类电影吗?在之后的问答环节,王小帅导演自己也说这部剧本是有自己在中国的三线城市生活的成长回忆和对老一辈人艰难生活的回顾和记录的。艺术尽管高于生活,却始终源于生活。影像的堆砌,特效的炫目,迎合的是市场,失掉的是对电影艺术的尊重。
关于中国的城市,很多生活化的镜头让人很想念北京,即使有脏乱的地方,但我们还是无比的爱她。而对贵州工地老楼镜头的缓慢推进,伴着苏联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老太太慢慢地走着,流着泪;那是我最喜欢的镜头。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留白艺术,但看着那些红色的砖墙,残破的园区,联想到那段给太多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混乱历史,我是有种流泪的冲动。“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有的时候,我们想要一个答案,这些都怪谁呢?那些悲剧都是谁造成的呢?当导火索被点燃,谁都可能成为刽子手。与其愤怒地指责和控诉,不如冷静的反思和总结;与其一味的逃避和遮掩,不如坦荡的公开以不让更多的人曲解历史。
希望历史不被遗忘,而怨恨,会在了解和反思中被宽容。
最后,希望这部电影在中国四个月后顺利公映。也期待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真正的进步。
这部电影大背景中奇怪的糅杂了现代典型中国小康家庭的脆弱,文革对小人物的伤害,人口老龄化的家庭压力;小背景中糅杂了强势母亲的控制欲,同性恋儿子的尴尬,诡谲入室盗窃的少年,文革后被时代遗弃的破败家庭。王小帅用一个悬疑黑暗的故事把这些元素串联,反思文革,拷问这个时代应该对过去那段历史的态度。
1. 关于闯入
片中有不同层次的闯入。一是母亲对自己两个儿子生活的闯入。爱管闲事的母亲为了省钱接送孙子坐公交,这让媳妇看不上眼;不通知二儿子,自己去他的住处做狮子头,让正在和同性男友暧昧的儿子尴尬。二是入室盗窃少年的闯入。少年先是打骚扰电话,后来不停跟踪老邓,再后来直接入室打算杀害她。三是老邓意识到自己要回到年轻时候待过的贵州,给曾经自己伤害过的人道歉。登门拜访,渴求对方原谅自己四十年前所作所为。四是文革对普通人的精神上的闯入。两个本来无冤无仇的家庭却因为一个返城机会而成了冤家。老邓为了能回北京,写信举报对方。另一家最终只能呆在贵州的山区工厂里暗淡生活。户籍制度绑架了两个家庭,文革让这种强权户籍制度推行,不允许更改。老邓学会了狠心,强力把全家搬回北京。这是她后来对待家庭态度的缘起。
历史与现实好像在不同的闯入间交织穿梭。就像牛顿力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像能量守恒: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每个闯入都在相互作用。梦境里,现实里,有时候分不清,难怪英文名是red amnesia。
2. 关于原谅王小帅最后没有成全老邓,老邓没有得到救赎。赵家没有原谅老邓。反倒是入室盗窃少年——赵家孙子——原谅了她,可惜他最后死掉,原谅似乎反倒成了一种讽刺。
少年在老赵死后,为了报仇来到北京想要报复。可是老邓给了他信任,让他在家里住,给他做自己孙子最喜欢吃的狮子头,和他吃西瓜,为他盖好棉被,睡着的时候还不忘抚摸他的手。少年的刀迟迟不能放下,最后原谅了老邓,回到自己贵州的家。
老邓的举报信让赵家留在贵州,没有离开山区厂房,老赵因为没能回北京,中风几十年。暗淡生活在贵州破落厂区。老邓开门时,老赵妻子头发蓬乱,体态臃肿,衣服布满污渍。相视几秒后,一个耳光打到老邓脸上。
老邓知道老赵孙子犯了大罪,本来想报警,最终想到老赵和自己的过往而作罢。入室抢劫杀人的赵家孙子还是被警察发现,老邓拼命跑到老赵家,希望能让老赵孙子逃走。逃走过程中,老赵孙子从窗口摔下,一声巨响,老邓全身瘫软直坐地上,画面终止。她永远也不能得到原谅了。
王小帅在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映后访谈中说,不原谅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的去面对这段历史。我们现在很多人被教导往前看,接受了物质主义带来的富足,但是不去面对只能让问题更严重。王小帅相信文革不完全是政治的,也与人本身的恐惧与脆弱有关。不能完全抛弃对个人的控诉。
3. 关于希望
在这样一个压抑黑暗的故事中,王小帅并没有真的失去希望。整个故事没有一个真的坏人。老邓尽心尽力照顾母亲和儿孙,在苦闷的时候也能给少年信任与温暖。二儿子为了不刺激母亲,不捅破那层纸。少年最后还是放下了刀,回了贵州。老邓知道老赵不会原谅自己时,犹豫要不要报警让老赵孙子入狱,但她没有这么做。
过去的事都远去,渴求原谅本身就是一种希望。过去的伤害可以带到下一代,以仇报仇的结却可以在一个少年身上解开。即使最后没有得到救赎,难道渴求救赎不是一种希望吗?
4. 关于现世
闯入者虽然讲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但整个故事的语态是现在时态。很多细节都是对现世中国的折射。
老人院排队所表现的人口老年化带来了家庭代沟与压力;二儿子性取向的尴尬;居民生活的冷漠与不安全感;社区生活的凋敝落寞。老邓曾经拼了命得到的生活好像也不是那么喜人,可是另一种可能性的生活好像也是一种折磨。这个国家好像生病了,其中生活的人好像也生病了。
故事在少年落窗的一刻截止了。现实很残酷,但并不是不值得去面对。文革过去了,但它以另一种方式介入现实生活,让人必须去面对。
一、宗教类:有宗教含义,采用 宗教形式 1 七宗罪 1995 宗教式犯罪 布拉德皮特主演 导演:大卫芬奇 特别推荐 2 第九道门 1999 宗教悬疑 3 人骨拼图 1999 犯罪 有一点宗教内涵 4 异教徒 2005 宗教悬疑 尼古拉斯凯奇主演 特别推荐 5万能钥匙 2005 宗教悬疑 灵魂交换,比较精彩 6 寂静岭 2006 惊悚 源于游戏,有宗教内涵,有点血腥恐怖 7 失真的画 2007 艺术式犯罪 一点宗教内涵 二、心理类:随剧情不断猜想,最后才知道答案 1 心理游戏 1997 心理悬疑 导演:大卫芬奇 情节很精彩,悬疑电影的经典,特别推荐 2 记忆碎片 2000 悬疑 短期失忆症,值得看很多遍,特别推荐3 穆赫兰道 2001 悬疑 一个噩梦,寻找记忆 导演:大卫林奇4 狙击电话亭 2003 心理 诚实面对真实的自己,有点心理的震撼 5 蝴蝶效应1 2004 心理悬疑 四种结局,比较精彩 蝴蝶效应2 2006 穿越时空改变历史的连锁反应 蝴蝶效应3 2009生活的各种可能三、人群类:一群人在一起的心理斗争 1 致命ID 2003 犯罪 人格分裂,一群人相继死去,很精彩,特别推荐 2 八面埋伏 2005 心理 一群人相继死去,情节紧凑 3 九人禁闭室 2005 心理 一群人,争做最后的赢家 4 哭泣杀狼 2005 心理悬疑 类似我们玩的杀人游戏 5 玩命记忆 2006 悬疑 一群人全部失去记忆 四、犯罪类:刑侦破案,找出凶手,探究犯罪心理 1 沉默的羔羊 1991 犯罪心理 奥斯卡电影,包括姐妹篇红龙和汉尼拔,特别推荐 2 非常嫌疑犯 1995 犯罪心理 3 一级恐惧 1996 犯罪 4 王牌对王牌 1998 悬疑 真实案件改编,谈判专家为自己脱罪,精彩,特别推荐 5 八毫米1999 侦查 尼古拉斯凯奇主演,八毫米影带引起,有悬疑色彩 6 神秘河2003 悬疑 三个朋友的故事 7 局内人 2006 犯罪 完美的银行抢劫,情节很精彩 8 十二宫 2007 犯罪 真实犯罪改编 导演:大卫芬奇 五、人格分裂类:人格分裂引起的犯罪及悬疑事件 1精神病患者 1960 惊悚 导演:希区柯克 2搏击俱乐部 1999 布拉德皮特主演 人格分裂 导演:大卫芬奇 经典悬疑片 3机械师 2004 类似搏击俱乐部 人格分裂 4捉迷藏 2005 悬疑惊悚 人格分裂 六、其它:灵异,意外的结局1 第六感 1999 鬼眼 结局意外 2小岛惊魂 2001 惊悚 妮可基德曼主演 结局意外 3灵异拼图 悬疑 寻找儿子,发现一个阴谋,过程还比较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