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的生活里感觉就已经很苦啦,就不想要再去看那些苦苦的电影了,看了他之后自己会更加难过,还不如自己去看一些快乐的东西。没有必要去白白的让自己难过。还不如去看一些娱乐的东西了。
我觉得很正常啊,明知会伤心,就主动避免接触可能伤心的事物,这是人自身心理调节和规避情绪波动的自然选择咯。没有人会喜欢悲伤的感觉吧,尤其是作为一名中国人,传统观念里都是向往美好。
我母亲今年五十四,我俩一起看电影从来不看悲剧——因为她不喜欢。《唐山大地震》、《2012》,一听简介她便不想看。《金陵十三钗》、《亲爱的》,看到揪心处也会提前退场。“为什么要看这么不愉快的事?生活里的事已经够烦心的。既然来看电影,就要看好玩的,好笑的。”这是她的观影宗旨。
我终于能够放下年少无知时端持的那套故作深沉的叛逆自尊,和她一起看轻松甚至无脑的电影。也许未来所剩时间不多,但所幸我们可以选择以一种高度契合的方式携手度过。我让自己多陪她一点,多让着她一点,期望这段日子在多年以后,也许能成为我心中极少数争得自我原谅的理由。
生母亲的内心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女。走过这一路,扛过了外人意想不到的苦,她早已成为一位有经世智慧、高山气度、流水胸怀的女性,唯一的弱点在于,她不愿再见到悲伤、泪水和痛苦。也许未来所剩时间不多,但所幸我们可以选择以一种高度契合的方式携手度过。
开心时听懂旋律,伤心时听懂歌词,要不就是你太开心了,听到伤感的歌感觉像无病呻吟,扫兴;要不就是你太伤心了,听了感觉都是在说你自己,难受。看电影也是这个样子,所以才不喜欢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