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谷夏这个角色在原著小说中就是一个“反差”的存在,三兄弟为了赎罪,过着面具般的日子,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葛。警长伊谷春也是心有万难,一方面想要破案,另一方面又对辛小丰欣赏有加,内心活动非常复杂。此外,无论是变态房东,还是那个台湾同性恋者,都有着要隐藏的第二张面孔,无法活在太阳底下。曹导把拍摄地选在了南方,南方潮湿的天气,让整部电影压抑的嫑嫑的。正因为这样,王珞丹的存在才显得很有必要。她是故事中唯一一个活在太阳底下的人,一张白纸,没有第二张面孔,本是家境好的富家小姐,却因为目睹了一场见义勇为,就喜欢上了中年出租车司机。这种直白和其他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恰有存在的必要。
一开始看完电影也觉得王珞丹这个角色有点多余,莫名其妙就和阿道一起抓飞车贼,然后就一见钟情,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只知道爱的傻姑娘。但是,看完原著《太阳黑子》后,就觉得不能怪王珞丹了,原著里的伊谷夏真的是让个人心疼又喜欢的姑娘,自己发现了阿道是杀人犯,还要继续爱,还要想着私奔,还要帮他们去骗自己的哥哥,唉。电影里伊谷夏的戏份被删了太多,导致这个人物不伦不类,然而又不能全删了,所以有了格格不入的感觉,其实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烈日灼心》中王珞丹的伊谷夏,这个角色就应该和整个沉闷压抑的气氛“格格不入”,她是一缕阳光直刺阴霾,她是多彩的调色板,让你感受真实生活,然而她的温暖和感情,当为男主拉开美好序幕时,男主却踏进心灵的煎熬,作品升华凸显命运的残忍。她就应该是刺眼与众不同的,这正是原著这个人物的意义,王珞丹如果给了你格格不入的感觉,那就完全符合原著的人物特性了。
在电影扣人心弦的强节奏中,王珞丹的三次出现,影院内都发出了笑声。面对舍身救人的杨自道她站在原地吼叫,然后告诉前来帮忙的人哪个是坏人,哪个是好人。姑娘逻辑极好啊,关键时刻依然能分辨出上下左右。王珞丹把头伸出车窗,然后大喊,“十秒通过blabla”,观众又笑。在如此扣人心弦的电影中强插这么玛丽苏的片段,大概导演心里也住着个小公举。
因为她的人设,爱上了开出租车的中年老司机的富家小姐,他们俩在大年夜飙车那一段真是看的我笑喷了,这么玛丽苏的情节。故意凸显出她和整个背景的格格不入。从头到尾她都一直傻白甜,没有被抹上黑色。献身也没成,简直就是导演心中的白月光。
四个boss演技爆表,把她的表演空间完全压缩挤压掉,不要说小说和什么导演加长版,普通人怎么会知道这些?他们只看电影院最终放映成片,按照目前上映的版本,她的角色可以换成任何一个女演员去演或者删除掉而不影响剧情。所以这就是很多人觉得莫明其妙格格不入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