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只有一年,来谈谈它十年的变化,确乎是有点狂妄。这一年里,我感受着北京,也拒绝感受北京,我热爱着北京,也憎恶着北京,能给人如此矛盾又极端的心理,恐怕北京当属独一家。用汪峰那首歌的歌词,可以这样表达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死去;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失去。十年前,也曾来过北京,那时我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哥哥在京工作,便趁着我初中毕业的空挡,来到了心心念念的首都。那是个夏天吧,总之是很热的。北京的天灰蒙蒙的,记忆中,是看不到太阳的,只是闷闷的,热着,让人喘不上气来。那时大概是很流行刀郎和庞龙的,走在街头总能听到《两只蝴蝶》、《冲动的惩罚》等等网络歌曲,那时候觉得北京真好。哥哥喜欢伍佰,花了不少钱买了音响,每天早上起来,都把音响开得震天响,里边放着《突然的自我》,我在伍佰的歌声中醒来,觉得北京这地方真好。那时候去颐和园、故宫、蜡像馆、清华、北大、八达岭长城,觉得这一切都像做梦一样。我在课本上学到的那些,现在终于可以亲眼看到,亲自去感受,真是一件无比自豪的事。十年后,我大学实习来到北京。是个冬天,很冷,不像十年前的夏天,只是天空仍旧是灰蒙蒙的,仍旧是看不到太阳,十年后有个新的名词来形容这灰蒙蒙,叫做“雾霾”。街头放着各式各样的薛之谦。十年前,看到的只有北京的光鲜亮丽,这里一切美的、好的。十年后,在这里开始生活,才感知到了与美的、好的相对立的一切。
在石家庄生活了将近20年,我忘不了最初对她的感觉,“土”,对,就是土得掉渣儿。从名字含有一个“庄”字就感觉她和省会地位不相称。在我老家,很多村庄的名字都带有“庄”字,很不幸的是,邻村就叫“石家庄”。以前回老家,乡亲们都会开玩笑,你从这个“石家庄”到了另一个“石家庄”啊!很多年过去了,这些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作为省会城市的石家庄,也打开了她的知名度,甚至还有了“国际庄”的称号。名字中的“庄”字似乎已经不是“土气”的代言,而是一种特色。一个人十年有多大的变化,一座城市的十年就有多大变化。这些年里我走过很多城市,如果单纯市容市貌而言,石家庄远远算不上最“土”的省会城市。别的变化不说,单单说周末休闲去处,已经有了足够令人惊讶的变化。滹沱河风景区:这是石家庄人的后花园。滹沱河北岸,新元高速西侧,远远地就看到两节绿皮火车车厢。“这里是城市轨迹展区,以火车文化为主题,增强人们对石家庄‘火车拉来城市’的记忆。”人文记忆之外,滹沱河的风景也是庄里人的一宝。
还记得刚读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感觉北京人没有那么多,地铁就那么几条线,去哪都挺方便的。对于小城市来的人来说,那个时候自己家乡发展都没有地铁,在北京坐着地铁,觉得特别方便特别大城市,2块钱,可以在地下坐个遍,近到天安门,远到香山、延庆…这十年间,北京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城市快节奏发展的印证,地铁线从几条线,现在已经发展出了近20条,更多的地铁线则在在建当中,可以说是相当方便了。以前买房还说找地铁线沿线,现在基本没隔多远都有一站地铁,除了人多拥挤,交通便捷度可谓是大大提升,非常方便。而且还在全覆盖、延长线等等。再看区域交通,这十年,记得去北京远郊线也越来越方便,以前去远郊开车几个小时,现在有了远郊火车、地铁线,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之前同学相约去天津游玩,那个时候坐火车几个小时,后来有了城际,20多分钟就到了。
十年里,北京一直在飞速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能引发众多的讨论,因为这个城市实在太大,人实在太多。我也随着这个城市一起成长,感受着它一点一滴的变化,未来可能也是如此。虽然我不生在这,但它已然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好多事情久了也就成了习惯,好多味道甚至比家乡还要熟悉,这里的快节奏、这里的雾霾、这里的压力、这里的人,这里的事……不过不管多久,还记得十多年前,火车拉着刚入大学的我,背着行囊,千里迢迢坐着近30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这里,火车即将靠站,那是一个深夜,车站广播说:即将到达北京,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这里……那时候,看着窗外城市里星星点点的灯光,身体里的躁动和新奇,这一晃,十多年都过去了,青春也留在了这里,也该说一声谢谢了。
先说房价。还记得读大学时,大概在08年奥运会以前,大学在三环里,地理位置挺好的,大学旁边的小区,才7、8千一平,那个时候父母来北京看望求学的我,我们还讨论过,但并不以为意,那个时候房子还不像现在这么热,现在那个小区的房价十万+都不止了,所以每次自媒体上看到你想跟十年前的自己说什么的问题时,我跟大多数人的答案一样,啥都别想了年轻人,买房吧。再到研究生毕业工作,经历了北漂都要经历的各种租房,换了几套房子,住过五环外,也住过二环里,遇到过好房东,碰到过神租友,也遇到过很多奇葩的事。这阶段陆陆续续也看了不少房子,那个时候房子大多在1-2万之间,房价上涨了不少,但还不像现在这样夸张。
十年转瞬即逝,2009年无锡地铁获得审批通过开始全线开工修建,直到2014年无锡地铁1-2号线才正式开始运营。如今无锡的发展已经逐步与一线城市接轨,地铁也规划了6条,在建的开工了2条。各类城市建设已经在飞速发展,不过房价和十年前比真的相距太大,2006年硕放镇房价才3000多每平,还是没有人买。最主要的原因是拆迁分配了大量安置房,房产还没有成为一种投资性产品,很多人钻了政策漏洞分了十多套房子的都有,以至于后来其他地方政府拆迁都要预先测量好房屋面积,避免再出现这种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