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只在意了方登的亲生母亲的忏悔痛苦却没有人在意过她的养父养母,方登的养母虽然表面上总是凶巴巴的而且总是说“她不是我们亲生的”,但是她的内心却是深深地爱着这个女儿,去世之前还为她考虑把存折给了方登,让她去找自己的亲人,但是最让人我感觉感动的是她失踪以后她的养父后来去大学找她,为了她而打了她那个不负责任的男朋友一巴掌,这是父爱,即使是没有血缘关系,心酸的是后来方登后来再次回来时带着孩子,看到自己的养父却已经是物是人非,曾经高大形象的养父已经变得白发苍苍,一个人孤独的生活了好几年,他教育了方登,质问她为什么不说一声就离开这个家,方登不知道怎么说,只能说着对不起,父女两个泣不成声的抱在一起但是那一刻两个人的心情都是解脱了,释怀了,父亲看到床上熟睡的外孙女,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几个情节对于我来说可能映像比较深刻,毕竟每个人的感触体会都不一样,对了还有我记得方登的亲生母亲说过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谁的福谁享,谁做的孽谁受”或许她也是在说自己吧,享受到了儿子的福,但是又为了当年放弃救女儿而感受到了自己的孽
方登虽然回到了从前的家,她的内心却仍然是介怀母亲的选择。但渐渐地,我却变得无法讨厌这个无奈的母亲,因为我知道这可怜的母亲为了给丈夫家留下后代,她忍痛放弃了自己的女儿。可是方登不知道,她不知道,母亲是万不得已才选择了弟弟;她不知道,母亲抱着她的“尸体”哭得稀里哗啦;她不知道,母亲怀着对她的内疚一直守着她们从前充满幸福的家整整三十二年……直到看到自己的坟墓里面的书的那一刻,她蹲在地上哭了出来。我知道,在那一刻,她的“恨意”随着汹涌而出的眼泪一同流出了她的心里,消失在空中。
小女孩对生的渴望让她在不能说话的情况下一直敲石头,然而救弟弟三个字从妈妈的口说出来后她留下眼泪闭上双眼,那滴眼泪是对整个世界的绝望,而这个世界就是她的妈妈。最有冲击力的是我们观众已经知道了妈妈在说救弟弟三个字之前说了无数遍的两个都救,并且我们知道最明智的行为也是赶快救一个,不然两个都没了,但作为一个年仅几岁的女孩她不可能理性的去理解,她只知道妈妈为了救弟弟而不要她了。
电影开头便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刻画了母亲“重男轻女”的形象,她总是把好吃的好穿的先给弟弟。看到这里,我便感同身受,为方登感到愤愤不平。果然,在被压在同一块板下的两姐弟之中,母亲选择了先救弟弟。清晰听到母亲选择的方登心如死灰,留下了心碎的眼泪。
弟弟要将妈妈接到大房子享福,妈妈的理由是:怕姐姐和爸爸找不到回家的路,和最后姐姐真的回到了家,这句话母亲念叨了很多次,就像母亲说的,因为灾后重建搬家母亲告诉爸爸和姐姐新家怎么走,说了20年,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抵如此,很心酸。
最心酸的情节是,妈妈惩罚了自己三十年痛苦了三十年。可是若时间倒流回到面临选择时。她的选择永远不会变,还是那一句,救弟弟。对儿子的爱永远比对女儿多一些。不管倒回去多少次,都会是。救弟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