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国家一样,发展中国家在保护自己民族和国家电影的时候,会因为本国电影工业不完善,国产电影竞争不过外国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进行本民族国家的电影保护政策,中国也不例外。于是在广电总局的审查制度之下,外国大片其实进入中国市场的总数其实只是少部分。在层层筛选中也把一些外国魔幻巨制烂片挡在国门之外了。于是我们有一种错觉,不光外国月亮是好看的,外国电影也是个个佳品。其实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我心里面国产特效片最好的是《动物世界》、《长城》等等,但我认为国产特效的一个误区就是我往特效里砸钱了,观众就会被吸引过来,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观点。我认为再好的特效都应该是为剧情服务的,特效再好剧情一塌糊涂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再说我们一直吐槽的五毛特效电视剧,因为演员拿走了大部分的片酬,所以很多时候剧组没有钱去做特效,五毛特效也是一种被逼无奈。但还是希望这种情况能有所改善吧。
谈及电影特效,全世界都以好莱坞大片为标杆,毫无疑问,国产电影特效相比好莱坞大片差距不小,但把所有国产电影的特效都估价为“五毛钱”也有失公允。在中国电影(故事片)年产量超过600部的今天,特效水平更多地表现为参差不齐,有“五毛钱”特效,甚至“五分钱特效”,但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良心之作”,点燃暑期档的《捉妖记》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呈现出了相当成熟的电影特效。
如果从1977年的《星球大战》算起,好莱坞的电影特效技术已经发展了近40年。而相对于只有10几年历史的中国特效来说,一切才刚刚起步而已。“如果对比中、韩两国的特效团队,技术层面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但对于大项目的统筹协调经验,韩国要比我们强得多。”刘晓光客观地评价现状。此外,国内导演普遍不懂特效技术,特效工作者缺乏创造意识,都制约着特效技术的发展水平。
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近几年,国产特效电影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多。即便是国内特效团队的技术实力仍不能和好莱坞媲美,但那些挂着“卡梅隆御用团队操刀”头衔的电影所呈现出的视觉观感,也并未让观众感到满意。这其中,钱——永远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比起动辄被揶揄“五毛钱”的国产电视剧特效镜头,国产电影呈现出的特效水准已算良心出品。
自张艺谋在2002年推出《英雄》以来,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已经走过了13年。13年中,越来越多的“国产大片”更名为“国产特效大片”,《捉妖记》、《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这些国内最卖座的电影无不以“特效”为重要卖点。然而卖座并不等同于好评,“五毛钱特效”的揶揄之声在中国电影市场一直不绝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