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郭敬明拍《夏至未至》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我们观众是为了弥补小说中的遗憾,不算很期待但是会看。
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反正我觉得郭敬明老老实实当他的作家不好吗?非要在电视剧行业中插一脚,不就是为了名气和利益,从最初的《小时代》系列,到全是玛丽苏剧情的《是!尚先生》,满屏美瞳全是特效的《幻城》和《爵迹》,再到现在的《夏至未至》,即使他没有收获作为导演的好名声,但人家光《小时代》就赚了好几个亿了,人家收获了满满的money呐,所以,我觉得郭敬明只是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已。
而且我也觉得他是在消费那些粉丝群体,毕竟好多人都在青春时代看过郭敬明的小说,心中都留有那么一丝遗憾,郭敬明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拍电视,并且请的都是大腕,就算不是大腕你也得是帅哥美女,《小时代》不就是吗?杨幂不是大腕吗?郭采洁不美吗?郭碧婷不美吗?柯震东不帅吗?陈学冬不帅吗?郭敬明真的是为了钱疯了。但是口碑真的不怎么样!
还记得去年看了《是!尚先生》,我真的是不明白为什么会选欧阳娜娜演女主角,人家只是15.6岁的女孩,狂且没演技,满屏都是尴尬,陈学冬也是,从头到尾都是目光呆滞双眼无力,剧情也是一言难尽...
其实郭敬明的小说在十年前的确挺火的,但是放到现在来说真的不是一般的狗血,车祸,堕胎,一夜情什么的?现在观众对这些剧情已经很反感了,不要拍电视就留在书迷心中不好吗?什么仇什么怨非得毁了小说?
我觉得还有很多粉丝会买账是因为想弥补心中的遗憾吧,毕竟《夏至未至》结局不好都曾让我们伤心遗憾,说不定重新拍了会是不一样的结局,或许傅小司和立夏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陆之昂不会入狱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我们想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们就看《夏至未至》,我觉得有一部分观众是这样的心态。
还有一些观众就是粉丝们的力量了,比如说陈学冬的忠实粉,郑爽的忠实粉,他们都会每天老老实实守在电视前看自家偶像的电视剧吗,毕竟一个忠实粉是肯定会为自己偶像贡献收视率的。
但是总体来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郭敬明既然已经拍个,就肯定会有人看的,只是郭敬明仍然会利益最大化,说不定现在郭敬明现在已经有想法拍下一部作品了呢!
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我怎么看待《夏至未至》被拍成电视剧——期待。
很多人不懂我这种情结,《夏至未至》于我而言早就不是一本青春校园言情小说那么简单,它是十二三岁的记忆,承载这我中学时代美好的回忆。郭敬明的小说是十年前我们紧衣缩食,用省下的零花钱好几个人凑钱才能买的起的小说,那时候30元钱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是一笔巨款。《夏至未至》就是在那个我们经济都没有独立的时候买的,《夏至未至》是当时青春类小说的启蒙,至少对我我来说,这本书里承载着太多关于青春的故事,纯洁的友情,懵懂的爱情。
郭敬明要把《夏至未至》拍成电视剧,这是他个人经历的一次重要的尝试,同时也是我这名95后重要的时刻。郭敬明已经不仅仅是那个只会写书的小四了,他更加全能,也更加有才华,我也不仅仅是那个曾经傻傻的姑娘,现在上着大学读着书,再也不会去看那些言情的小说,青春的小说,与其说是成长倒不如说是成熟了。十年间变化太多,看到承载着青春记忆的小说要拍成电视剧总是激动与期待的,毕竟那里面也有着我的青春。
昨天晚上和闺蜜聊天,我们开始追忆十年前,那些男孩女孩,那些我们曾经身边的朋友,好像是人只要开始回忆就意味着老了。十年前一起看《夏至未至》的小伙伴如今联系的也就那么几个了,身边的人来了又走,但是很幸运,最重要的人一直都在,都生活我的身边,《夏至未至》对我而言是十年前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我已经很难再想起里面的故事情节,但是我知道这本书承载了我太多的青春故事,电视剧版的《夏至未至》播出我一定会看,为了找回回忆,纪念我已经逝去的那些年。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经历了夏至未至那几年后,重要的人都还在身边,我们长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友谊长存,爱情仍然在。当不在年少的我们再次因为这一部电视剧忆起年少时光时,希望我们能够再次聚到一起举杯,我的老朋友们。
我想每个故事以不同的视角或者方式呈现给大众的时候,会有一番不一样的表达,也会给读者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冲击。郭敬明的前期似乎一直都在写,写小说,从《小时代》系列拍成电影之后,他就开始了致力于将自己的作品全部翻拍成电视或者电影了。要说看法,其实也没啥多大的看法,有钱有想法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正常。
和很多导演不太一样,郭敬明拍的作品都是自己的作品,抄袭之类的话题先不论,就郭敬明所拍的电影或者电视,很大程度上来说,编剧和导演都是他自己,所以他对于每个主角挑选到表演应该都是很有自己的想法。我一开始以为他的选角会有一个标准,就比如《夏至未至》他心里会有一个想法说,谁最符合他心中立夏和傅小司的人选?那他就去选谁。可是看了郭敬明翻拍的一些电视电影,很多我都没有看下去,《幻城》简直连看的欲望都没有,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一,是所选的演员上,郭敬明似乎没有什么标准,他不一定会找一个他心中有预设的演员,很有可能是谁和他关系好他就选谁。
其二,是其一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不管你选谁,能用演技说话是实力,关键是噱头足了,看的人不少,结果沦落到哗宠取宠。
其三,有些电视电影的侧重点似乎并没有在电影或者故事的本身,相反过多的去渲染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不点名是哪一部或者那几部作品,只是一个导演还是要了解自己到底想拍的是什么,最终呈现的又是什么。
其四,郭敬明的每部电影或者电视上映前期都会掀起一阵舆论的狂潮,宣传的确可以说是相当到位,再加上郭敬明本来也比较具有争议,所以吸引话题是肯定的,只是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仅是需要前期的宣导,好作品的一个硬性标准就是作品的本身要过硬。不是说一定要拍出很有深度很有哲理的电影,我知道这类电影喜欢的人认真去看的人反而不会多。但太过于敷衍大众的作品,还是少点比较好。
他可以选择继续拍,你也可以自己选择看不看,没什么好说的,反正我说了也不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