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睡衣的男孩》简单来说这部电影描写了二战时期德国对犹太人实行集中营制度的残酷事件。众所周知,孩子是阳光,积极的代表。很少电影会拿孩子来开刀叙述一些令人不安甚至心碎的话题。但是这部电影做到了,这部电影用孩子的角度来提醒大家战争的残酷。剧透部分:一名纳粹军官的孩子在集中营旁认识了一名犹太小孩(他并不知道对方是即将被杀害的对象,只知道他穿着睡衣,也并不知道这睡衣是囚服),他们俩一个在铁笼外一个在铁笼内但是相谈甚欢并成为了好朋友。一天犹太小孩出于对父亲的想念就请求纳粹军官的孩子帮他找父亲。孩子天性善良就换上了“睡衣”由洞里进入了集中营就再也没能出来。孩子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就像在升起的太阳。与衰落死亡毫无关联。可是正是将孩子与这类事物联系起来造成的巨大反差让观众感到恐惧以及说不出来的难受。
《我不是药神》是我专门去电影院看的,当时是挺感动,尤其是吕受益死了,“我看到他第一眼我就不想死了,我就想他叫我一声爸。”还有黄毛也死了,徐峥饰演的程勇吼出那句“他只有20岁,想活命,有什么错?”我是一个不爱哭的人,但总是看见感人的文字和视频,眼泪就哗哗的往下流。一个好好的电影,就怕死人,除了恐怖片。走出电影院还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看一遍。过了好久之后,网上都有资源了,完全不想去找来再看看,不知道什么原因,以前让我感动的电影,我都会二刷三刷的,隔一段时间就会找来看看,《我不是药神》不想去看,还有《战狼2》看了一遍也不想去看,明明都是好电影,但就是提不起兴趣。相信大家也都看过这两部,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的想法。
梦之安魂曲。当时一个人在北京,冬天,窝在狭小的房子里猛抽烟,边看梦之安魂曲,此时此刻的我还是个完好的精瘦小伙。看的其间几次忍住想吐的冲动,终于等到字幕亮起,一看烟已抽完近两包。艰难爬上上下床的上层,拙如老人。不久后迷迷糊糊醒来,浑身乏力,因便意而爬到坐便器上蹲着,其间几次险些摔下。费尽力气挪下来后,终力力竭,生平第一次摔倒在地,屁股开花。躺了几分钟后又千辛万苦才爬山一般攀到到床上。从此之后,听到电影的插曲就泛起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再看第二遍……算了吧。
有一部电影叫《一部塞尔维亚电影》,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三观尽毁,会让你产生一种对生命和世界的绝望,随着这种绝望,整个人一点点下沉……直至窒息,直至死亡,你以为死亡就是解脱是终结,事实上,死亡也是为罪恶的表演,是的,它告诉你,塞尔维亚不仅绝望,而且无法逃脱这种绝望。
第一个就是《复仇者联盟3》,影片刚开始就看到我们号称无敌的浩克被灭霸虐的后面都不敢出来战斗了,本来在泰坦星就有就有机会赢的,被星爵一拳给打没了,复仇者联盟里的超级英雄基本都被灭霸虐过,结局更是失去了一半的超级英雄,虽然是给第四部埋下伏笔,但是还是让人难受。
《卢旺达饭店》来源于真实事件。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史上最严重的种族灭绝案,不到100天里约100万人被屠杀。无法想象,在20世纪的末尾,二十年前,这个星球上竟然还有如此丧尽天良惨无人道的种族屠杀。这是一部好电影,但看过一遍绝不看第二遍,不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