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演员平时不出戏,角色情绪深刻时能出彩。出彩的情绪深刻不一定特别夸张,悲起来不一定歇斯底里,痛起来不一定呼天抢地。有的演员随身带着情绪炸弹,随手就能扔两个,徒具破坏性,那不叫好演技。好演员的深刻情绪关键在于有层次,有节奏,就像《盗钥匙的方法》里香川照之上的那堂表演课:当然,这里的表演课只是喜剧的桥段。要看香川照之控制情绪节奏的技巧,可以看我吹捧过的日版《无间道》里最后一幕里他由笑转哭的表演,笑的是造物弄人,哭的是身陷无间。
一个演员的眼神或者是动作也可以表现出她演戏的经验是否丰富,老演员动作和眼神会特别到位,而年轻的演员会有点生疏,因为演技还不是特别成熟。年轻演员可能只演一种风格的戏,老戏骨并不会要求这么多,老戏骨就会想方设法的把这个角色诠释好,当然这样就会风格多变,深受大家的喜欢。明星饰演一个角色,就要把这个角色中的感情所诠释出来,既得需要观众满意,还需要自己表现的特别好,是特别重要的,所以他们在背后付出的特别多,们也应该理解一个明星。
如果多了解一些电影知识,还能知道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有哪些客观局限,于是便能知道他们是在怎样的有限条件下做出了这样的表演。比如有时候导演不想正反打,强令对话的二人面对同一方向,演员就要尽量让这个对位关系显得自然。比如有时候演员手中的道具必须某一面面向镜头,于是不管姿势多别扭,演员都要把它合理化。而比如上面提到《教父》中的这处表演,其实有的小动作是以灯光为引导的,马龙·白兰度却能把它们全化为角色的心理感受。
有一种演员叫“偶像派”,他们是卖脸的,但不奉送脸上的表情,男的通常是扑克脸,女的通常是甜腻脸,他们一招鲜就可以吃遍天,那是因为他们的粉丝只要看到那张脸就够了。而演技派演员切忌这种偶像脸,因为这是会自毁前途的,除非能像莱昂纳多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变残。演技派需要的,是像汤姆汉克斯和罗伯特德尼罗这样的普通脸。
看哭戏。演哭戏有很大的难度。演哭戏,最基础的是应该做到该哭的时候能哭出来。而且哭的时间需要把握好。哭相要美,不是想怎么哭就怎么哭。还有就是该流眼泪就流眼泪,别把鼻涕流出来。有的人哭戏演的好,有的人哭戏演的烂。哭戏最好的,要数唐国强。不可超越的经典,国宝级老戏骨,人民艺术家。是优秀年轻演员的奋斗目标。
年轻演员和老戏骨之间的差别,从好多小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因为毕竟他们的人生阅历不同,对一些人物在特定时间发生了一些事情,他们的心理感受会有差别,这直接就会从演技上体现出来,这个不仅是年轻演员和老戏骨之间,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自我理解。好多人都说,年轻演员,看演技就是看哭戏,哭戏哭得好就证明他演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