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理想角色,也叫期望角色,是指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设定的理想的规范和公认的行为模式。理想角色总是尽善尽美的,它是一种“应该如何”的观点。领悟角色,是指个体对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的理解。理解角色是领悟角色的基础,但是,由于个体所处的环境不同、认识水平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想方法不同等因素,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角色的规范、行为模式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实践角色,是指个体根据他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而在执行角色规规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领悟角色是实践角色的前提和基础。
与舞台上的表演需要装饰一样,社会角色的表现也需要布景与道具,所不同的是社会舞台上所需要的是真正的实物。一般说来,布景或道具的作用有二:一是象征性的,二是实用性的。其次,一个角色的更为直接的表现是他自己的仪表、风度。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仪容、外表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并能引起人们对其内在品质的联想。此外,在角色的表现上,应注意台前与台后之分:所谓台前的表现,指人们正在充当这些角色时的表演;所谓台后的表现,指在表演某种角色以前的准备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两种行为是有区别的。
在社会舞台上,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角色。这与戏剧中一位演员要担当某个角色,首先需经导演及有关人员认可和确定一样。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也先要有一个确定的过程,或称“认同”,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社会角色的确定也就是要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在回答“我是谁”的过程中,确定自己的实际地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起某种角色。
一个人对于他所承担的角色,扮演得优与劣,水平高与低,很大程度上与角色距离有关。角色距离就是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一个人扮演社会角色,既然角色不完全就是他本人,一个人与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总会有差异,所以角色距离是普遍存在的。戈夫曼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角色距离都不包括那些没有投入此种角色的行为,而仅仅包括那些与某种特定角色有关联的行为。
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从角色失败的结果上看,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另一种是,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而美国社会学家米德(R.H.Mead)和人类学家林顿(R. Linton)则较早地把“角色”这个概念正式引入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社会角色理论也就成为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