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雷子也很喜欢民谣,从雷子上了《歌手》以后一首《成都》可以说又卷起了民谣的浪潮,看了那期节目内心除了震撼其实也有自私,因为我知道雷子要火了,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不是很想让雷子这种民谣歌手走向大众的舞台。其实我内心不是怕他火,而是怕他会变。仅个人认为民谣这种音乐始终是一个小众的舞台,周围的很多人是欣赏不来民谣的,当然很有可能是圈子的问题。《南山南》和《成都》是火了的民谣,而大多数的人可能只是觉得这首歌触动了他,从而单曲循环而喜欢。甚至只是觉得听起来很好听。但是其中不乏有爱上民谣的人,民谣的队伍可以说在壮大,但从现在看还只是小部分人群。
其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民谣的听众市场已经被培养出来了。当然,最大的贡献还是各种类型的选秀节目。赵雷在七八年前就参加过湖南卫视的快男,一首《咬春》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又在他前几年参加《中国好歌曲》小红了一把《画》的前后。宋冬野的《董小姐》被参加选秀的左立翻唱走红,《董小姐》可以算是民谣走近大众的第一波春风。然后《十万嬉皮》《乌兰巴托的夜》《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安河桥》,等等旋律较好的民谣都渐次在翻唱者的“柔和”下走向大众。“柔和”就是翻唱者因为自己或市场的审美,重新演绎歌曲,发挥了民谣向大众搭桥的作用。
民谣无论是大众还是小众他都是民谣,民谣其实现在还是属于小众的,《成都》火了只不过是借助了歌手这个有影响力的平台,而且赵雷也说过他就是个小众歌手,李志也说过这话,民谣其实是有能力成为主流音乐的,但这条路还很长,不单单需要民谣音乐人的共同努力创作更多的作品,还需要媒体去正确引导人们对民谣的认识,民谣的作品其实有很多都不输流行音乐的,都能打动人心,坚信会有那一天民谣也会和流行音乐一样被大众所认可的。
民谣至今并不能说是大众化,只是火了那么几首让大多数人比较能够接受的歌,大多数人认识的或许是宋冬野也或许是上过春晚的郝云,还有好声音的赵雷,但是那并不能说明民谣已经开始民谣变得流行了。这些都是民谣的代表性人物,不了解他们就不了解民谣,民谣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甚至比中国的摇滚乐更深远,每个年龄阶段听同一首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就像我如今听那些曾经的歌更多的是对当时一种缅怀跟感动。
可能民谣火了,大众化后。一些老听客不愿意了。他们比喻说,就像是原来你向往着的高贵的姑娘,现在却落了红尘。但很多说民谣火了,民谣变得大众了。其实是民谣里的几首歌火了,由于几首歌带起来的几位歌手火了,换句话说,变得大众的是《南山南》,《成都》等几首歌。真正的大多民谣歌手现在全国巡演依旧不咸不淡。
民谣之所以受到欢迎,音乐上的朴实、平易近人,最主要的是好的民谣是要用心去做的音乐 是有灵魂的,才会得到人的认可。民谣被推广我固然是高兴的 但是 我认为民谣音乐相比在大的演唱会上被人口口相传 我更喜欢坐在酒吧 或是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 安静的抱着吉他 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