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圻老师成功地塑造过许多角色,如十月围城中的富商、军人机密里的贺子达、还有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里的朱棣等等,这些角色都与父亲形象有关。在表演中,王老师从多个角度诠释出一位好父亲的形象,加上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每个人物形象都饱满立体。记得十月围城里有一场戏是他抱着死去的儿子痛哭,那种哭真的不是简单挤出两滴眼泪而已,可以感觉出是在对角色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在进入角色后,情感的自然流露,那场戏他将父亲对儿子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一瞬间使得整个角色充满张力。最后说两句题外话,王老师出生于1946年,到现在74岁了,他在访谈节目中经常提到,为了保持一个良好的演员形象,他每天坚持锻炼,为的就是延长自己的艺术寿命,给大家呈现许多更好的作品。所以这样的演员,我认为值得大家去喜欢。最后,祝王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拍出更多好的作品!
在我心目中他的演技是排第一的。首先,从演技来说,他对人物的理解和刻画非常到位,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为数不多的表演,尤其是打夏雨巴掌那段戏,把一个军人的严厉和一个父亲的慈爱完全表现了出来。在赵氏孤儿中,屠岸贾杀入重围救出赵武时那种矛盾的心情,用他的眼神和肢体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其次,从戏路来说,就好像陈道明几乎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定式风格,但是无论是主角配角,正派反派,王学圻都能够驾轻就熟,演绎的入木三分,他在十月围城里的李玉堂,在天地英雄里的安大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映象。所以在众多老戏骨之中,我认为王学圻位列榜首当之无愧。
国内关于王学圻的报道不多,我们几乎只知道他十几岁的时候在长春当兵,然后在返城之后经过八一电影制片厂大导演王苹带路,参演《我们都是八路军》这样的主旋律片,然后王学圻随后考入空政话剧团正式学演戏。他年纪大,可演戏技法再怎么和人艺那些戏骨比都得低一头,长期和主旋律片合作磨出来极强的主旋律片男配角的气质,几乎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非常贴合戏剧里的角色的。
要评价王学圻的演技,首先要知道他的戏剧从业背景,以及他的背景之外的东西。王学圻是1946年出生的老演员,在他演了《梅兰芳》里的“十三燕”和《十月围城》里的李玉堂之后,也去过很多戏演配角,人人都叫他“老戏骨”,却没几个人说的清他的演技好在哪里。就我来看,国内的电影观众这其实对这个老演员来说是严重低估的。
与他拍过的重量级片子不相他几乎是隐形人一般地存在,从一个剧组拍完后转赴另一个剧组,跟过的导演有陈凯歌、张艺谋、姜文、何群……他拍过的片子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故事》、《黄土地》、《梅兰芳》、《十月围城》这样的相当优秀的艺术片商业片,甚至也有《钢铁侠3》《武陵外传》这样神演技的片。
他很少去演主角,大部分都是配角,像绿叶一样的存在,但又让人不得不去在乎他,或者是去在意他那个角色,这证明他的演技是非常成功的。而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他真的是一个老戏骨,虽然他不是专业的学校出身,但他能够在这条路上坚持下来,也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