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盲的你只要告诉他什么颜色就行,如果是先天盲,从生下来就没有颜色与感观结合的认知,没有我们一说激情就该是红色的感觉,他们只有一种被灌输的激情就是红色。我认为这不叫描述,这叫做硬性记忆。正因为我们能看能听,所以才把颜色和我们自己的观感联系起来。而先天盲人本身就没有颜色的概念,只是外界强加在他们脑海里,这首优雅的音乐应该配个紫色,但紫色是什么感觉,你知道,可盲人不知道啊!百年孤独里有段摸到冰的描述,说的是它在燃烧。这是自己独到的一种体会,只有自己能感悟出来,你一摸觉得冻的慌,也是自己的体会,这只能说出个大概,难不成我还能感官共享给你?二者认知的世界本来不同,我们只能给他们强加颜色的记忆,无法让他们认知颜色。
前提是盲人对12种色有基础的记忆,要不然也是很抽象的,你看不到他脑中对各种颜色的认知,也没法对比着讲述但是色彩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色彩属于沉默的宣言,个性的彰显,彩度低的纯色的更沉稳庄重,如黑色,褐色,深蓝色西装,彩度高的,明度高的更青春,穿的花的是儿童,奶奶级别的也算,房间里的,你要描边的金色,代表巴洛克,用艳丽的组合代表东南亚,用各种彩度的蓝色代表地中海,用白色代表法式浪漫,有粉色代表小女生,鹅黄色代表酣眠,往好的方面想,可以尽情地想象而不用收到眼睛的干扰,大家肯定都试过美梦被睁开眼的刹那灼烧的凄苦,这也是梦想最坏的结局,就是清醒。
很遗憾,我的回答是:不要试图让对方理解。轻者可能只是越说越乱,让对方理解不了。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对方的极度不适,从而引起额外的心理负担。因为你无论怎么描述,都只能让对方知道,五彩缤纷的颜色会给人带来多么美妙的体验。而对方越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再结合自己看不到的实际,就越痛苦。就好像你给一个人描述一种食物有多好吃,而你无论怎么描述,对方都是吃不到的。你越让他认识到这种食品有多美味,他就越痛苦。
牛顿的光谱有7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有两个蓝色,靛色也属于蓝色,他说过,可以把色谱和8度音阶相对比,说明靠听觉来辨别颜色,实际上每种颜色的频率不同,俄国作曲家史克力雅宾,就将色彩学与它的交响曲相对应,并提出了一些特殊乐器能给人描述出来的,色彩味觉方面,酸的东西,常是黄色的,辣的常是红色的,苦的常是褐色或黑色的,黄瓜的味觉跟特殊,有轻微的涩味,大部分蔬菜也都有这种感觉,当然是生吃时的感觉。
来,拿着这片叶子,现在是夏天,叶子还是生机勃勃的翠绿色,等到秋天,叶子就会变成黄色或者红色。麦子和稻子成熟的时候就会变黄,你还记得它们的香气吗?就是米饭、面包一样的味道。而红色,就是成熟苹果的颜色,你还记得苹果的形状吗?对,是圆圆的。而蓝色是海的颜色,海里全是水,凉凉的,对,还有些咸。紫色就是葡萄的颜色,对,就像成串的大珍珠,吃起来酸酸甜甜的。
你可以说,红色是暖洋洋的,就是你烤暖炉时候热呼呼的颜色,也是过年时候家人团聚的样子,黑色就是你一直面对的颜色,绿色就是湿漉漉的草的颜色,黄色就是鸡蛋黄,软绵绵的颜色,粉色就是草莓酸酸甜甜的颜色,蓝色就是海水咸咸的颜色,同时也是你不开心的时候的样子,盲人看不见,只能依靠其它四感,可以带着他触摸感受,诸如此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