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作品,把前苏联集体主义意识形态下,人民的冷漠、残酷、集体压迫、营营苟苟等缺点展现的一览无余。在全片的冷色调中,小同学们的服装色彩都很亮,衬托出他们本该展现的活泼,可是他们的行为表现又十分的成人化——冷漠、残酷、自私,配乐的风格时而轻快、时而冷峻,种种分化,增强了戏剧矛盾的冲击力。不知道原著是怎样的,但是电影的叙事很有节奏。电影开篇是索莫夫的生日这天,到第二天爷爷捐产离开结束,中间加上莲娜的各种回忆,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在莲娜剃光头发晚上去参加生日聚会达到高潮。
在当时冷战序幕被拉开并逐渐成为世界发展主旋律的情况下,苏联作为世界一极,电影必然带有色彩很强烈的时代烙印。
但这丝毫不影响苏联电影在世界中的特殊地位,因为所有电影均带有非常浓厚的苏式色彩,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电影的艺术元素也极为浓厚,很多电影的剧本是从文学名著而来,电影深层次蕴含的主题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现在,我们的电影工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发达,但商业元素使得观赏性和艺术性变得越来越浅显,浮躁和奇葩!
在早期或同时期日本、美国等地电影业繁荣的时候,我曾认为苏联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没能拍出很好的电影。为此,我为我曾经因为不曾接触而导致的无知感到一点点羞愧。这是一部我看过后在豆瓣上给出四星并且下次再看可能会给出五星的电影(意思是极力推荐)。意识形态会影响到电影,这是毫无疑问的。也许导演想着重表达的不是意识形态问题,但也受到在某种形态的现实生活影响,从而在电影中反映出来。
《丑八怪》就是这种反映社会阴暗面的经典作品。所不同的是,该片揭露的是儿童中的霸凌现象以及儿童自私阴暗的邪恶念头。在我们接受的教育来看,小孩子应该就是天真无邪,纯真善良的,但是《丑八怪》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无比真实却又无比丑陋的儿童世界,真实才有生命力,震撼带来持续性。
哇,天啊,真是一群小可爱,就是欺负人不太好。
粗旷:“谁说你丑,你是个漂亮的小女孩儿,有叔叔做证。”
女主小天使就不说了,真的好喜欢啊,
女二号第二次出场的特写镜头....啧啧啧,不得了唉.
这电影的缺点,就是每次看,我都会塌缩成一个原子。
有段时间我比较喜欢看苏联时期描述普通人生活的电影,从经典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到喜剧杰作《命运的捉弄》等等,让我惊讶的不仅是那个时代苏联电影的质量颇高,某些片子的思想深刻性,就是放到今天的西方世界也不落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