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别人家的孩子是经验不足,我孩子小时候就是这样,表面上很听话,你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结果,有一天不高兴了,才说出真话,“这些事(拉小提琴)都是你们逼的”。我们把我们以前没有做到的事,强加到孩子身上,让他们云帮我们实现没有完成的梦想,看看现在孩子的压力有多大,比上班族还累,而且是一周到晚都是没得好好放松,报了文化课补习,还得上兴趣班,毛笔的、音乐的、舞蹈的、武术的,想想一个孩子身上有多重的压力,难道这些都是孩子本身的兴趣?我觉得父母的兴趣会多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一定得站在孩子的立场为他们考虑一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假若,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靠近孩子的心近一点,沟通就无障碍了,也顺畅了!我的经验不足,只能谈这些了。
青春期的孩子性情波动较大,主观意识比较强,自尊心比较重,情感善变。这个时期的家长,要根据这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的特性,先进行对应的心理进行自我调整。不要再用把孩子当成儿童的方式来与孩子相处,而是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与孩子宽容的“交朋友”。多换位思考,多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多尊重孩子的选择,遇到事情多与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下来孩子就会无形的觉得自己是这个家庭里不可缺的一员。如此,整个家庭与孩子相处会更和谐。
如果你在青春期,你的父母很大可能是处于更年期,青春期时候难以与父母沟通本来就是正常的,处于更年期的父母很容易发脾气,不过也因人而异,其实父母除去这层“父母的光环”之后不过也只是普通人罢了。作为孩子,应尽可能包容和理解。如果父母一味地指出你的不对,你就说出你自己的感受,比如说:“你说的话让我很不舒服,我难过极了”;“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尽全力了”等等。你可以先尝试着这样做。
孩子已经是成人了,父母不要以自己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改变管教孩子的方式,平等地对待孩子。父母要尊重孩子,不打骂孩子,不拿孩子与人作比较,多鼓励和夸奖孩子,多对孩子作正面的评价。了解孩子的想法,对于孩子的想法父母要多帮助孩子,让孩子相信父母,孩子自然就会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了。
倾听是沟通最好的语言,但是现在我们很多家长都不会去倾听,因为大多数家长小时候没有被他们的家长倾听,所以现在自己做父母了也不会去倾听他们孩子心中的语言,还是会用传统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们,但是如今的孩子们毕竟不是我们那个时候的孩子。所以要改变方式来教育孩子才能真正与孩子们沟通。
从心灵出发才能达到心灵深处,沟通的前提要放下对错,家长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营造一个平等气氛范围,孩子们肯定会愿意沟通,沟通时必须付出真情,因为人与人沟通只有真情才能让人感动,父母与孩子们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