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无音高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称“底鼓”)、一个军鼓、二个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个或两个吊镲(Ride Cymbal)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Hi-Hat)等部分组成。鼓手用鼓锤击打各部件使其发声。爵士乐中常用的鼓锤有两种,一种是木制的鼓棒,另外一种是由钢丝制成的钢丝刷。在乐队中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爵士乐中,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比如"切奏"时鼓手的干净利落就在其中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另外在爵士乐中,鼓音色的控制、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体现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
打鼓就是就是先培养你四肢的分家子,协调能力,节奏感,基本功。右脚是控制地鼓踩的,右手踩镲,左手军鼓,左脚控制踩镲的踏板收放。学打鼓不难,要打好也不是特别难,难的是表现出感情和音乐的细节,lz最好找老师一对一教学吧,自学难免要走些弯路,选付合手的鼓棒,最好重一点,打击起来比较稳健,对开腕子有好处,弄个哑鼓,然后开节拍器,从最慢开始。不求快,多看看教学视频,多听听音乐。多投入进去,每一个鼓点都是有感情地!
很多人因看了打架子鼓很帅气,就学起来架子鼓。男女老少,都可以将架子鼓玩得很帅气,是不需要看颜值的。但打鼓的基本姿势,众说纷纭,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以及手脚的长度、甚至于挥棒的角度,都会影响结果的关系。然而话虽如此,实际上姿势不正确却又真实会影响以后的进步( 因为基本姿势是经过前人不断失败又不断改良,才得出心得的总和),所以在这里针对刚开始学习的人,还是要详细描述一下,以免以后偏差太大,重新再调整就相当辛苦。 坐姿:打大鼓因为会用到大腿的重量( 要不然脚就必须很用力),所以保持大腿没有受干扰才好。因此坐椅子的时候,应该坐在1/3 ~ 1/2 为最佳,如此才不会在踩下去的时候,大腿下方的肉,被椅子碰撞而抵消下踩的力量。握棒:正确的握棒,是以拇指及食指抓在鼓棒( 从后起) 算1/3 的地方。3. 挥棒:挥棒是两个部分的组合,包括『手腕』及『手指』。因此每一次挥下,其实也会有两种力量在里面。手腕:握好棒后,手腕以运动方向( 比如投球、打篮球运球、射飞镖~也就是同掌心的方向,不是武术那种手刀的方向喔! ) 上下摆动挥棒。而这样挥下去的力量,就叫做『手腕力』。
手指:当手腕挥动的时候,中指到小指、这后三根手指,则在手腕举起的时候,随棒子幅度张开,然后挥下的时候辅助去扣紧棒子,这就是『手指力』。以上两项配合,每次挥棒就可以出现『手腕』和『手指』两种力了。补充:挥棒下去手指扣住的停止点,请注意并不能碰到鼓皮,而是皮上一吋( 约 2.5 公分) 时,就要停止。基于挥棒的力并不可能瞬间被我们喊卡,因此煞车归煞车,但鼓棒还是会向下冲一段,就还是会打到鼓皮!这才是正确的打击!因为唯有这样做才可以让鼓皮发出共鸣,并且也不会产生接触后的杂音。移位:如果鼓很大套,那么左右移动的时候需要身体去旋转,因此架设套鼓的初步学问在此也就出现。也就是说你不该因为好看,就去架设宽度甚至是高度太大的鼓组或钹,除非你能计算好所有的移位你都可以轻易打到,不然耍完帅后变很难打,反而是反效果了。因此要以身体的旋转后,手脚都可以轻松接触到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