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歌手临场发挥的水平影响观感,例如在台上的动作之类的。特别是经验不足或者其他情绪干扰的时候,极其容易让观众有不适的感觉。舞蹈的添加可以尽量让观众的焦点不只是针对歌手,而是慢慢的分散开来。从这方面来讲,伴舞的用处是转移观众注意力。其实仔细想想,还有当时歌曲的类型问题。调节气氛的歌曲如果一个人在哪里唱,会感到很单调,而人数一多,就会让这个舞台热闹起来。
伴唱(和声)则是通过一定的乐理推演出来的次旋律线,并且主旋律的音量配比一般要比伴唱大很多。所以各个声部的伴唱一定要严格遵循自己声部的音,这就要求很严格的准确性和抗干扰性,因为多个伴唱的音构成的和声不允许任何一个声部出现差错,这样和声的构成会出问题,对整体的音乐影响较大。因此伴唱一般看谱 有时还会有配备有耳机防止被其他声部干扰。
歌伴舞一般在晚会上出现的频率很高,比如春晚。这个时候歌手往往是舞台的中心,伴舞就只是伴舞而已,所以伴舞动作一般都很简单。我以前的声乐老师,她唱歌时贼喜欢找伴舞,都是上课时直接拉一批人,大多都是零基础。她唱的歌还都是又红又专那种,比如辣妹子儿,背景、伴舞就是一溜儿的小辣椒。
伴舞的作用一个是压场,以免歌手自己一个人站着太凄凉。一个是活跃气氛,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有时候民乐表演,朗诵什么的也会请舞蹈演员串场,一般就是这个原因。
伴舞比表演舞的压力要小很多,不管是舞蹈演员还是编舞。伴舞的难度普遍比较低,有时候甚至演出当天十几分钟就能拉出一个歌伴舞。所以总而言之就是比较轻松的活。
每首歌的伴舞,他们都会根据歌曲本身的节奏、含义等等的来编排舞蹈的。另外俗语有云,红花还需绿叶衬托。伴舞主要还是会起到衬托主唱的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