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开看,除了外籍演员,外籍导演、外国制作团队在中国电影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以导演为例,却又常常水土不服(具体情况可参见几乎全部韩国导演在中国的作品);以制作团队为例,也往往沦为影片宣传的噱头,而非电影真正的亮点。“外籍”这个属性似乎在最近几年,成为很多中国电影惯用的质量保障或者宣传噱头,而这种看似有点儿迷信的笃定没有得到真正的口碑好评。
你这上面的艺人不能归为一类,一类是成名之后放弃了我国国籍,一类是父辈就是外国国籍,然后子女是跟着他们父辈的,这不能一概而论。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一些方面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相距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差距,所以一些艺人选择了外国国籍我还是比较能够谅解吧,毕竟如果你有条件,也许未来你也会放弃我国国籍,不过吧,我国国籍放弃了想要再回来就基本难了。
因为国内电影一直在想尽办法走向国际舞台。今儿去这里参个展,明儿去那边走个场,然后拿着一些(只有专业人士才听得懂的)国际奖项回来大肆一宣传 —— 别说,票房总是能冲上一冲,多些零头。在国外镀层金是一招,还有一个常见的办法就是邀请外籍明星加盟中国电影。于是名气有了、噱头有了,再树个文化交流的大旗,直接走上国际舞台。
因为大多外籍中国演员因在国外水土不服,很难融进国外文化,而其表演风格也很难被外国观众接受,所以不得不谋求回国内发展,为此,其本人和经纪团队不惜以低片酬、主动找上门去争取角色,增加曝光率赚取知名度,这样就会降低影视剧制作成本,制片方选择他们有时会有这方面考虑。
我觉得一些外籍中国演员本身拥有超高流量和大量粉丝,线下流量经济比较受推崇,使用他们可能会给影视作品带来更高收益,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这些外籍中国演员有着较好的市场基础,所以有些投资方和导演在选择演员时肯定会考虑这方面因素。
个人觉得首先,虽然有些中国演员加入了外籍,但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反映中国题材的影视剧使用他们来演不管是外在形象上还是文化内涵的理解上,他们同中国籍演员并无二致,也容易融入角色,从普通观众角度能够接受,不会有突兀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