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的看法还是要以听众为主,但现在的音乐都是以商业为主,炫技为主的,所以出现了很多快餐歌曲,精致华丽但让人记不住的歌曲,相对这些来说近几年很少出现走心的歌曲了。当然,这与观众的审美是有直接联系的,我们的音乐教育是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个重大阻碍,从小我们的音乐课就被各个主科替代,没有良好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全面的鉴赏水平,才导致了现在流行音乐文化,和市场的混沌与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音乐终究也要归纳与生活,希望各位音乐人能从心出发,给更多听众带来感动,从而对生活更加热爱。以上只基于我的个人看法与理解,期待大家交流愉快。
本人是学音乐制作的,一个不算热门的专业。经常会遇见一下尴尬的问题,有时候用吉他或者钢琴写出一个demo用手机录下来,心血来潮的时候给朋友听,朋友会说“好听呀,发吧!”在刚刚学习音乐制作的时候也是心血来潮发了些半成品的都算不上的歌在某云上,家人朋友听了也会过来说一些类似“那首歌词曲怎么怎么样,总体音量比太小了干嘛不提高些?”问这些问题的朋友数不胜数,然而一首歌大致的制作流程是由作词,作曲,编曲,录音,混音(有一些说法也把混音算在了编曲里面,本人不是特别认同。)所以想做一个调查,是不是大多数人对音乐的看法更多仅表现在词曲上。
国人并不缺丰富的真情实感,只不过有很多真情实感并不能符合盛世繁华所愿而尽情流露,于是大多数的词少了灵魂,只不过配着节奏土嗨,或者遵照类型歌曲按部就班地填字,或者生搬词藻堆砌却不知所云。当然,并不是所有都这样,有些轻松愉悦的真情实感,还是很可以用很棒的作词表现的。
“音乐形式是考虑群众的感受的规律性和为了揭示音乐的内容而把音乐加以合理的组织”现在的流行音乐不都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吗?反正这是个口水歌流行的年代,何必高要求呢。
我觉得其实音乐这个东西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有人喜欢鲍勃迪伦也有人喜欢抖音神曲,有人喜欢李志也有人喜欢口水歌,毕竟艺术和娱乐是两种东西。
就大众的欣赏能力来说,一般只会关注作词,对于旋律的好坏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更别提编曲混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