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对台湾情侣在南非遇到一位黑人司机,司机哼了段曲调,说是小时候和妈妈在一家华人商店听过的,也是妈妈生前最爱的歌,他一直想找到这首歌,遇到华人就唱, 直到遇到这对台湾情侣,才知道那是罗大佑的《恋曲1990》,瞬间泪目。看到这条信息的一瞬间,突然感觉好幸福,因为在中国有一类APP支持“听歌识曲”。我的脑海中经常出现一些熟悉的却记不清名字的旋律,就会使用“听歌识曲”找到这首歌。当走在路上听到好听的歌曲时,也会用“听歌识曲”去识别这首歌叫什么,再也不用像之前一样去追问路人。
最近一次进医院,本来以为是真菌感染,通过精密仪器的检测,确诊不是感染而是营养不良引起的系列症状。再一次感受到了科技的强大和魅力,医生的眼睛并不是X光,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医生在给病人诊断的时候可能因为各种潜在的并发症判断错病情。但是有仪器的辅助,就能准确地查找出病因,从而对症下药。我认为这也是现代人的死亡率不断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科技的发展,仪器的精进,大大地降低医生误诊率,从而让更多人能够更快更好的痊愈。这也是我对科技改变生活感悟最深的地方。
没有什么事是叫一句“小爱同学”办不到的,如果没办成,买个米家产品就行了。一开始小米发布人工智能小爱,我们都以为是跟风人工智能,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为了以人工智能为中枢,打造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产业。如果家里有米家的产品并设置完备,有什么事交给小爱就可以了。“小爱同学,打开灯”,“小爱同学,拉上窗帘”,“小爱同学,打开空调”,大多数米家的家电产品都可以通过小爱同学或者手机上的米家APP来控制。比起每次都要自己动手,是不是进步了不少呢。
最近一次让我产生科技改变生活的想法是在春种的时候,家里种花生。因为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妈妈和我,在记忆里种花生是一件很费劲的工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小时候种花生是需要一个人用撅头刨坑另一个人点种然后再填坑。手动打农药滚地膜。这几年播种农村又出现了别的工具,只要在地里推着走一趟就可以完成挖坑,点种,填坑三个步骤。省时又省力。因为我家地少,用这个很方便,如果家里地多平缓还可以用拖拉机播种。
对于我这种电量恐惧患者来说,手机电量低于70%就感到浑身不适。电源线、充电宝不离身是常事,而我的手机不是充电状态,就是满电状态。之前只能一次一次的插拔电源线,而到了现在,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我终于可以摆脱电源线的束缚了。每次忙的时候把手机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自动进入涓流充电状态,想用手机的时候拿起来就走。别看少了这么一根线,这种体验就像用过蓝牙耳机再去用有线耳机一样,用过了就回不去。
如果说最贴近生活、对大家影响最大,可能就是移动支付了。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我们的生活也在慢慢的变得更加快捷。“可以用移动支付吗?”这句话随处都可以听到。自从用了移动支付,人生第一次感觉钱不过是一堆数字。花钱的时候没感觉,等有感觉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居然就这么没了。看着手机钱包里11.58元余额的这一瞬间,我深深地感觉到移动支付改变了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