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胡庄冯小刚导演的《天下无贼》在全国各大院线公映没几天,其枪版便在我们学校的小影院里私映了一把。我是冯导的忠实拥趸儿,少不得跑去看。虽是枪版,画面、音质及字幕都挺不错。所谓枪版,即偷拍来的,自然也在偷的行列,笼统地讲,不光偷拍者、转卖者,观看枪版的观众都可算做贼,于是,当晚的情况是,一帮小贼津津有味地观看银幕上大贼们的表演,心情还蛮愉快。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此话诚不余欺也。有人从《天下无贼》中找到了乐子,
有人从中看到冯导的电影已从低级的搞笑提升到包含人生关怀的喜剧的高度。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的是,冯导为我们集中了一帮优秀的人生导师,在谈笑之间,向我们灌输了大量的人生道理。这可能与我学生的身份有关——善于聆听,并能从言语中提炼出别一般意味。影片一开始,王丽和王薄干完最后一票,之后王丽开始忏悔,并决心洗手不干。这很关键,若没有王丽思想的转变,以下的情节便是无根之木,因此,我认为王丽是全剧的主心骨。那么,就让我从王丽分析起吧。在我看,王丽是一个重要的导师,虽然她的社会身份是贼。希腊的阿波罗神庙里镌刻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王丽就是认识自己的楷模,这一点极其重要,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正确定位自己、审判自己,才能确立以后的人生走向。王丽深知自己是贼,自己贼的身份是处于社会的被告席的,是有罪的,因而才起了忏悔之心、向善之心。
《辛德勒的名单》里说: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王薄的故事则表明:凡爱一人,即爱全世界。如果这还不够,别忘了他还有这么一句台词:“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吗?”王薄用这句话教导我们,要看清事物的本质,别被表象所迷惑。可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通俗的解释。
环顾四周,有此识见者几人欤?王丽、王薄都是贼,但观众看了,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贼,至少超过喜欢我们的市长。同是贼,胡黎则是谁见了谁想揍的那种。但是,他身上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倘若给他机会当个企业主管,他定能创下非凡业绩。影片中他最终灰溜溜失败了,完全是因为他走到了社会的对立面——多行不义必自毙,与他的才能无涉。“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何等的眼界!并且他并非像某些领导在会上表态那样,说说而已,说过便忘,逢到招聘,不是照顾关系,就是只认证书、文凭。
看过该片,相比各路贼人,单纯热情的傻根更招人反感。前面我说王丽是认识自己的楷模,这里正好有个反面教材,傻根就是个既不能认识自己,又不能认识社会的昏蛋。他晕血,却跑去献血。他十六岁出门打工,花了五年时间,都不知世上有贼。
这样的人,自己吃亏是迟早的事,还容易连累别人。我不妨称之为“社会心理型残疾儿”。然而,就是这样一名残疾儿,也不无可师法之处。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与狼和谐相处的故事,接着反问:“难道我们人还不如狼吗?”多么令人震颤的一个问句!人与狼,孰优孰劣,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一番的问题,不管答案是令人自豪还是叫人羞愧,思考一下,总是有价值的。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的人,尽管他是个傻蛋,我们也应该奉他为人生导师。此外,还有一位大胡子警察叔叔。此人是情与法的完美结合,我们的警察同志大有学习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