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戏剧人物,创作者刻画得不错,甚至是相当精彩。作为一个假想政客,假想而已。你懂得。不懂,要当真较真,就没办法了。作为一个符号,多多少少寄寓了创作者对美国政治乃至一般政治的思考和看法。由于戏还在续,我们不知道创作者最后对这个人物如何盖棺论定,或者如果他们足够聪明厉害,让观众而不是他们自己来盖棺论定。这个人物牵涉到政治哲学里dirty hands的老生常谈,岂能一句话说得分明?“如何评价”就更谈不上了。
我个人很向往纸牌屋里面的夫妻关系。我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爱情,共同的利益才是夫妻间的调和剂。很多写给小女孩看的言情小说,都会有这样的情节:富家男孩和富家女孩联姻,过得有多么的不幸福,直到这个男孩遇到一个平凡的女孩,他才得到真正的幸福!我想对作者说,你就扯淡吧。联姻的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他们之间爱情的成分虽然少,但他们都想着一个目标前进,而不是像普通家庭那样,为了谁做饭、谁洗碗都可以吵得天翻地覆!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评价 Frank ,其实都是彰显了一部分的自己。Frank 是所谓的 “枭雄”,是所谓的 “实用主义者” --- 不,不,其实不是的。世界上存在枭雄这种东西么?无非是后人摆出一副 指点江山、指点众生、指明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真想 的模样罢了。简言之,评论家。Frank 是一个不去作指明的人。他不是评论家,他行动,他不在乎如何被描述地行动。这本身就没什么好评价的。
我是一口气看完《纸牌屋》第二季的,在刚刚更新第二季时,搜狐视频每晚只翻译两集,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权当练习听力,我硬是凭着自己半吊子的英语水平提前看完了。《纸牌屋》的优秀,除去主角史派西的完美演绎之外,还与其对人性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刻画密不可分。这与大陆剧还停留在家庭伦理层面的磕磕绊绊或者神剧的天马行空相比而言,简直有如皓月萤火之别。
我觉得《纸牌屋》还是比较现实主义的影视作品。一方面,它是一部影视作品,肯定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还原现实生活,就像即便是纪录片,也不可能1:1地记录对象的24小时。表现木下夫妇的休息、娱乐、疲惫,以适当的比例穿插进去,点到即止,重在表现政坛的权利运作和势力更迭、展示纸牌屋中人的手段和性格,才是《纸牌屋》的核心。这个比例关系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单纯从剧作本身来看,他们除了工作,每天也都保持着饮食健康和运动习惯,出门跑跑步,练练划船机,这些对于保持身体的健康、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也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大人物们的形象,都是有专人设计并维护的是吧,不许人间见白头的哈哈哈,所以《纸牌屋》里大人物们的日常形象也不会一副疲态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