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性别年龄,不同性格的人哭戏是不同的。打个比方,遭遇同样一个灾祸,性格单纯的年轻小伙子是嚎啕大哭,眼泪连成线,一把鼻涕一把泪,而一个性格深沉内敛的黑帮老大可能就仅仅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红了眼,面目的微表情也呈现一种“克制”的状态,这就符合彼此的身份,当然也不排除性格内敛的人突然性的撕心裂肺的哭,这样不符合身份特点的哭戏形成的心理落差,有的时候更具有情感穿透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哭法,这就是考验演员演技的一个很好的标准。而哭戏在影视作品中又是如此的重要的地位,承担着强化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在高潮中牵引观众进行情绪宣泄的作用,演员演得好便是画龙点睛,演砸了便是各种尴尬和笑柄,所以,在绝大多数观众眼中,对一个演员哭戏的印象往往决定了对其本身演技的评价。
在某些电影的高潮部分,当角色的情绪到达委屈、愤怒等等的最顶峰时,哭戏就来了,这时候我们能真切感觉到演员的演技在“爆发”,从一个演员表现力的“极限”来看一个演员是否具有"演技”——如果一个演员在自己情绪的最顶峰都没办法达到让观众信服的状态,那么说明这个演员的演技非常不到家。
哭戏是内心戏,是情感真正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心里出现了落差而无法言说的时候,会伤心痛苦、会喜极而泣、会隐忍抽泣,是最自然的情感宣泄。眼远们遇到哭戏的时候,是最考验演技的关键时候。基本上老演员们的哭戏给赞。
眼泪是实质的东西,能看得见,一个普通人也能在短时间表现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但无法像专业演员一样,在短短几秒就泪流满面。没感同身受是很难哭出来的,有情感共鸣,演技就是真情流露了。
在大部分情况下,哭是电影情节的一个顶点,是观众最为简单去接受表演的情绪的点,而在某些情况下,哭,是在电影自身的“节奏”没有到达顶点的时候通过演员的表演让电影的情绪到达顶点,那自然是最让观众感觉到演技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