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影中逐渐运用了计算机技术以来,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也是一次电影的革命。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制作的图像被运用到了电影作品的制作中。其视觉效果的魅力有时已经大大超过了电影故事的本身。“电影的另一特性便是作为一种视觉传媒而存在的。在电影《超胆侠》的开始,便是一个长镜头展示本·阿弗莱克所扮演的“超胆侠”的形象。拍摄时所有的摄像机都同时被计算机所控制,从各个角度进行同步拍摄,以此种特殊的拍摄手法充分表现出“超胆侠”的英雄形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这种特殊的拍摄手法成为可能,且显得那么的得心应手。现在的特效都没有以前的那么费时间了,所以效果没有以前的好。
如果不谈二十世纪早期二十年代以前,美国应该是世界电影工业史的标杆,从电影诞生到现在都是如此,好莱坞是代表,国内做不了理所当然。如果简单用几部电影概括特效影史的里程碑代表作的话,1933版的《金刚》,40年代的《公民凯恩》,60到70年代军备竞赛,模型特效和成本投入大大提高,大制作时代开始(说炸潜艇得真炸),整体偏向于追求“实”,现在代表先进特效技术的应该是《阿凡达》。特效经过百年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好莱坞已经磨练出了一套专业成熟的流水线。好莱坞特效大片大多动不动成本2亿美金,像《金刚》成本2.6亿,国产有哪部特效“大片”达到这个数,没有。
你可以去看一些讲电影特效或者电影发展史的电影,会有很大的收获。这个东西一下子也说不清楚。当然也有当初电影依赖的特效技术,而在今天看来都是基本的摄影技巧,例如停机、叠印、两次曝光。也比方说如今抠象的技术,在那个时候很多都是用胶片投影或者画出来的,叫景片儿。镜头切换的话,在非线性编辑没有出现的时候都是用传统线性编辑,用胶卷编辑的,都是后期一个个重新编的。现在很多的特效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动漫的感觉。
现在大家拍电影大有返璞归真的意思,不再像是十年前黑客帝国那个时期动不动就来个369度旋转一个慢动作,多少都会以更写实的角度来拍摄。特效只是用于那些实际不好拍的视角或者真实难以呈现的部分,你比如漫威。个人觉得未来的特效发展的呈现更多会在动画片和幻想类电影上,因为大多数其他类电影最爱特效真的很少,而幻想类,无非也就是更酷炫更真实更庞大,特效是手段不是目的,本末倒置,估计又是一部最终幻想吧。
国内的特效其实并不差,很多国外的电影都是找的中国人做的,当然国外也在做。因为国内的影视特效制作的价格相对于国外来说可以说是相差了一个汇率。但是价格总体又会比国内电影的价格要可观得多。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导演对于CG加真人的拍摄技巧还不是很懂,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导演错误的以为怎样拍都可以用后期解决,这就导致了很多电影有的镜头看起来很假。
看受众吧。国内的受众根本跟星战比不了。美国一帮漫画迷好像跟国内没法比吧。而且美国的电影业在电视刚出来时就一直在与电视抢观众,在五六年代的时候美剧基本占上风,好莱坞为代表的一帮人就不断想提升电影水平吸引人们去电影院,相持这么多年,有目共睹,美剧和电影水平都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