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很深的一次,李健的《贝加尔湖畔》,是在我前年回家,那时候还在大学,已经出来实习,很压抑,公司里的氛围是属于比较紧张的那种。然后过年回家在家里也安静不下来,父母的问候关心,亲戚的询问就觉得心情浮躁。然后自己出门走走,新疆冬日里晴朗的天空是很清澈很蓝的,我们那个城市没有很高的建筑。有的只是头顶高高的树枝和吹的有点冷的阳光。白雪覆盖下的城市看上去特别的空旷辽远。走在路上望着蓝天,突然不自觉地哼起来《贝加尔湖畔》感觉到从未有的宁静和空旷的那种闲适心态。你们有人感受过吗?那种突然静下来,感觉阳光和风和景都很美好,很温柔的感觉。后来再来听这首《贝加尔湖畔》,感觉李健他们当时在贝加尔湖畔边弹奏吉他,玩弄篝火旁,该是多么的宁静美丽。
安琪失恋了,她把这首《晚安》单曲循环了整个晚上,因为从此再也没有人对她说晚安了,起初那个男生并不是安琪喜欢的类型,可她很久没人记得过她的生日,更不用说有人陪她过生日,而那男生都偷偷准备好了,被爱情甜熏了的安琪说:“我走过最长的路,是他的套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每一段结束的感情,绝大多数都是酝酿已久的告别,这个世界有一见钟情的爱情,但却没有瞬间相忘、一别陌路的爱人,磨不圆的菱角会把生活的细碎变得复杂,再放大对方不在乎的那些片段、画面,一直把失望累积够了,就再也不见了。
突然感觉到,长大就是突然懂了某个成语,突然听懂了一首歌,突然看懂一部电影,成长总是这么猝不及防,就那么一瞬间,还没等你反应过来,你就再也回不到前一秒什么都不想的你了,或许不是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陈奕迅,但他的歌却一直在我的歌单里,就像家里珍藏的陈酿,偶尔拿出来回味一下,回忆起那些很傻很天真的回忆。你看,听完那首《陪你度过漫长岁月》,也没有人陪你度过漫长的岁月,而《淘汰》则告诉你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就是现实与幻想的差距。
突然感觉到,长大就是突然懂了某个成语,突然听懂了一首歌,突然看懂一部电影,成长总是这么猝不及防,就那么一瞬间,还没等你反应过来,你就再也回不到前一秒什么都不想的你了,或许不是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陈奕迅,但他的歌却一直在我的歌单里,就像家里珍藏的陈酿,偶尔拿出来回味一下,回忆起那些很傻很天真的回忆。你看,听完那首《陪你度过漫长岁月》,也没有人陪你度过漫长的岁月,而《淘汰》则告诉你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就是现实与幻想的差距。
一天在播放莫扎特《第40交响曲》时,忽然间好像耳朵被打开了,原来觉得难听之极的音乐忽然间变得很优美,那一段段重复递进的旋律一瞬间渗入心底,耳朵被打开了,心灵被打开了,古典音乐的大门也被打开了。从此爱上了古典音乐,而这首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部分旋律也被台湾女子组合S.H.E在她们的《不想长大》这首歌中引用,也非好听,可见优美的旋律是可以跨越古典与流行,跨越时空与地域的。
说一下许嵩的《白马非马》吧,当我置身于歌词所描绘的这个场景中就听懂了,万家灯火带领星光拼出个晚上,绚烂的欲望涌进了街巷每个虚弱地方,广场音箱兀自播放某个排行榜,上榜的歌像背景一样,以乐写哀,以喧闹反衬被冷落。不需要为了别人而改变自己,坚持自己的style。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无法理解你,但你千万不要活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