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古风音乐,大概五年之前就开始听了,那时的古风音乐是真的小众,尽管到现在它仍然算是小众音乐,普遍不被华语乐坛的大咖们了解,但最近几年古风圈真的在不断壮大,身边喜欢古风的人越来越多了,河图、银临这些元老级古风歌曲创作者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了,哪怕不喜欢听古风歌的人也或多或少知道几个圈内的知名人士,近两年古风音乐也几次出现在综艺节目的银幕上,这些都说明我们这个小众群体是希望分享自己所热爱的事物的,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和我们一样欣赏古风音乐中的意境美,我们更希望我们这个小众群体能够更快地壮大,我们希望古风元老级经典曲目如,倾尽天下等一类的歌曲能够被更多人喜爱。
首先我觉得不存在什么和大众生活在一起这种事情,世界上七十亿人,跟你生活在一起的是小众里的小众,所谓的大众只是“别人”而已。有些人硬把自己塞进小众的行列里,不是我恶毒,他们真的只是为了装而已,但是这帮人其实挺好分辨的,厌弃大众又想得到大众的另眼相看 剩下那部分所谓真心小众的,只是喜好不同而已,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小众的爱好,别为自己的“小众”感到困扰,更不要为了这个产生优越感。比如大部分人坐着拉屎,有人就爱站着拉,坐着拉的没必要觉得站着的小众,站着的人更没必要标榜自己小众。就怕有些人明明习惯坐着拉,为了提现自己与众不同非要站着,结果糊自己一身屎岂不很可笑。
一部分是真实热爱小众文化的,好不容易在浩瀚无垠的文化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那种,从规整的队伍中跳出来,冒着没有同好的风险,追求内心想要的东西。我们应该为他们高兴。另一种是借小众之名彰显与众不同,其实算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让自己跟别人看起来不一样,以期获得更多关注,说白了还是一种从众心理,别人觉得摇滚酷,我就去喜欢摇滚,觉得文艺范更清冷孤傲,那我就文艺,占据了一点话语的独特性,就觉得自己融入了一个少有人知道的圈子,比别人多了一层身份。在他们的意识里,可能认为少数等于精英,所以高人一等。在喜欢这件事上,他们是疲惫的,在装高冷的道路上,他们又是快乐的。
优越感的表现就是自信,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抱以自信的态度没什么不对。不可能每个人的所有喜好都是大众。同样也不可能喜欢的所有东西都是小众的,比如有些人可能只是衣品或者文娱品味上有自己特殊的喜好,饮食或者其他方面还是大众的,有些人可能饮食方面追求比较与众不同而不太在意穿着之类的 。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但有一部分人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做一个声明。并不一定是故意,也许是一段时间的自我封闭,也许是对平凡的厌恶。至于理解,如果他的特质是来源于伤痛,那么没有相似经历的人或者职业咨询师几乎是不可能理解的。
和自身的经历和性格有关。喜欢小众的人,很多自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深沉,他们有些排斥主流文化,认为那肤浅,被过度夸大。而他们的眼光总是独特,但现实中,很多他们没有光彩,和自我想象中的自己差距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