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仁面对命运是无力的,尤其与拥有权利,地位,财富,前途,家人,爱情的刘建明相比,这种无力尤其明显。刘建明可以随随便便一念之间删除他的档案,他却无法反抗。他因为自己与倪坤的关系迫不得已走出警校大门,因为倪永孝的罪迫不得已接受他的死,因为韩琛的心狠手辣而迫不得已承受黄志城殉职。“三年了,三年之后又三年。”当他一步踏进无间道的深渊时,他就迫不得已强撑着漫长的无止境的痛苦,直到身死的那一天。
它改变了港片警匪片的一贯套路,“兵与贼”都演了一万遍了,在《无间道》系列之前,表现手法基本偏向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内涵表达一般“兵”捉“贼”,捉着捉着,惺惺相惜起来,典型如《喋血双雄》,这种东西看的时候倒是爽,但多了会觉得无聊,把“个体”扁平化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是复杂的,而不是他就“讲义气”“天生是大哥英雄”这么单调。
影片9分58秒刘建明在买音响时的时间是2002年11月28日,但是影片97分钟时陈永仁的墓碑上刻着终于2002年11月27日。我也是经人提醒才发现的。在无间道的百度百科的剧情介绍里有这么一句话“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或许这就是答案。
陈永仁最后被枪杀的那一刻,是电梯正好上来的那一刻,在无间道里电梯似乎有一种希望的含义在里面,但最后却发现总是一种悲剧宿命的暗示。黄sir想借电梯混过去逃脱,陈永仁如果能够坐上那部电梯估计也可以重新获得身份,所以在他最有希望的时候,他放下防备,把头从刘建明的头后探了出来,结果被杀。
十年前看无间道,感觉陈永仁占尽劣势,刘建明顺风顺水。今天看,意识到,从外境看,刘建明完胜陈永仁,但是刘建明最大的敌人是他的心,因此剧情还是平衡的,两边势均力敌,甚至陈永仁赢面更大,虽然他本人先死,但是最终胜利的是他这一方,陷入无间地狱的是刘建明,“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无间道》跟从前警匪片比,第一次让“人”本身超越了“兵与贼”的职业概念,陈永仁与刘建明,没有谁对谁错,除开两人表面的身份设定,细细去分析,这两人的处境根本是一模一样的“焦灼”状态,躲在暗处,得不到社会认同,缺少身份的“焦灼”状态,人是社会的一部分,集体才是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