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的那句著名的“宇宙,最后的边疆”,这句话耳熟吗?熟悉肯尼迪的人都知道,肯尼迪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总统,施政纲领就是“新边疆”(New Frontier),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发表演讲说道:“我们站在新边疆上——一边是破碎的希望与梦想,是未知的机会和危机中的信仰。另一边是科学与太空的未知之地,是和平与战争的未定之数,是愚昧与偏见的未解之题,是贫穷与暴富的未平之患。”何为“新边疆”政策?简而言之就是:减税、增赤字、争霸、上月球。猪湾搞古巴没搞定,打越南“中道崩殂”,“新边疆”中的政策对后世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真正实现的却不多,“上月球”是其中一个,而这样的“新边疆”烙印,当然也盖在了《星际迷航》的身上,《星际迷航》剧情的主线就是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断开拓未知的宇宙,不断冒险,不断延展 “新边疆”。
《星际迷航》从上到下都烙满了荷尔蒙过剩的印记——好吧,是激荡年代的印记。首先,它的主角舰:进取号(Enterprise 又译“企业号”)和1960年下水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同名,这个“同名”不是它们都叫“Enterprise”,而是更加夸张——它们都叫“USS Enterprise”,“USS”是什么意思?现实世界里,USS是指“美国军舰 United States Ship”,而在《星际迷航》里,它的意思是“星际联盟军舰 United Star Ship”。想想看,一部星际探索主题的电视剧,主角舰却和海军军舰同名,毫无疑问充满了美国大国沙文主义的暗示,充满了攻击性和侵略性,更让人想起以坚船利炮来掠夺新殖民地的大航海时代。
这部电影讲的是在星际舰队,有一艘以探索宇宙与维护和平为终极追求的“进取号”,“舰长”正义、热情而富有情感,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当自己的助手“大副”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违反规定挽救了他。可是这个来自外星球的大副却不懂“情”,只知道舰长违反了规定。在另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这个“大副”见证了很多人以“情”贯穿自己的生活:为了救自己女儿的生命炸了整幢大楼;“舰长”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挽救了整舰人的生命;沉睡了三百年的外星人也是因为难舍那份情要挽救自己的族人而失去了生命;自己的女朋友因为情而和自己闹别扭……渐渐地,这位来自外星球的大副被打动了,开始用情来做事,用情来维护宇宙的安宁,以至于在影片的结尾,流下了伤心和感动的泪水……
《星际迷航:超越星辰》正在国内上映,距离1966年《星际迷航》在电视上首播,它已经在电视、电影的舞台上延续了半个世纪的辉煌。《星际迷航》以未来世界的太空为舞台,电影里没有纯粹的视觉冲击和杀戮镜头,但因其拥有庞大的世界观和丰富的内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可以说,《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系列已经不只是好莱坞影视剧,它们甚至构成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学者从这两个系列中解读各个时代的政治和意识形态。
写星际迷航影评之前我想回忆下一下星球大战。从Star Wars里我认识了卢卡斯、C-3PO,以至于后面的sky walker和工业光魔。毕业回国后,因为之前的工作接触到toy story 2的美国导演,有幸可以从他那里听到一点卢大哥的小道故事,我这颗爱八卦的小心脏也是醉了。作为伟大的企业家,如果把心思投入到他所热爱的行业,那EQ和所谓的人际关系其实就变成了点缀品。
星际联邦的最大敌人——博格。博格这一种族没感情和思考能力,由思维终端操纵发出指令,对认为有价值的种族发动攻击和进行同化,消灭个体意识。像博格这样的对手,在《星际迷航》中还有克林贡、罗慕伦、卡达西帝国等。在《星际迷航》的影视剧中,很多场景和情节设计都在强调这种差异,以表达对星际联邦这样宽容和平价值观的赞同,这也被视作人类未来发展的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