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自家孩子,表现出一点点的优点就可以掩盖其他的缺点。而且在目前电影的审查制度下,国产电影就更难展现出八十年代百花齐放的活力,有一些题材稍微敏感一些的电影就会受到大力吹捧。《我不是药神》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我承认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但目前9.0分也是有点过于高了,和9分以上的华语电影,像什么《活着》《霸王别姬》之类的还是差很多的。对于国内电影,我们都像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刀子嘴豆腐心,毕竟外国的月亮再圆也是别人家的,而我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茁壮成长吧。
国产片是否更容易取得高评价,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有。这大部分集中在及格线上接近于良好的那档。其一,国产佳片实在是太少了,就算出了少数几部也因为不够商业化而深埋底下,导致普通观众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好电影应该是这么样子的。其二,相比于欧美电影,中国影片因为有着我们熟悉的文化与背景,更能使我们共情。但是,在烂片方面,我觉得观众对好莱坞比对国产电影宽容多了!
要宽容,靠的不是嘴,说几句“可怜”话就能挽回?对不起,“可怜”无从谈起,你拿的是真金白银,消费的却是观众的耐心,谁更可怜?观众花钱看电影要的是享乐,而不是折磨。想要一个被你伤害过的人原谅你,可以,请拿出值得的我们原谅的作品。偶有佳片说明还有希望,但不能掩盖一切,过去造成的伤害还在,想要弥补就多上良药吧,但就怕还有毒药让伤害加深。
举个栗子,《羞羞的铁拳》一部中规中矩的喜剧影片,正因为在搞笑的的部分超出了观众的预期,所以铁拳的评分在7分以上。芳华也是一样,当然夸张来说药神也是这样的。我在《暴裂无声》下面看过这个短评“对于高于平均值的导演(影片)要给予鼓励,对于一把年纪还言之无物的导演(影片)才要给予致命打击”。
我觉得是很宽容吧,近几年大量的商业片大荧幕,因为流量明星被捧高。比如那些《十八洞村》《二十二》《米花之味》等等这类较高质量电影,却被忽略到尘埃里令人惋惜。一幕幕的广告植入,令人失去了看下去的欲望,退票事件,票房由高瞬间走低的情况,无疑可以看出观众们的失望。
宽容这个词不应该用在电影这个行当,与是否是国产无关。因为看电影是个娱乐行为,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所以决定是否看一个电影的判断标准可以更单纯的因为它是否好看,如果觉得好看就去看,不好看就不去看。每个人的审美都不近相同,所以喜欢的类型也不近相同。但是国产不应该被当成是一个类别,至少我衡量一个电影是否好看不会去看它是否是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