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过,也许是不一样的喜欢吧。我们后荣迷跟老荣迷的喜欢不太一样:他们想起张国荣,会连带着想起自己的青春年华,我们则是隔着时光来欣赏这样一个人。再过五十年,今天的后荣迷还会喜欢他。未来还会有人加入,也许这个增量会越来越少,也许喜欢会越来越淡,但是张国荣这三个字,会定格在历史之中,成为永恒。网络上会有他的词条,他的电影,他的音乐。他就在那里,有缘人随时可以找到他,然后可能会喜欢他。我淡淡的喜欢葛兰,五六十年代的“曼波女郎”,能歌善舞有演技,热情大气,风采慑人。我淡淡的喜欢丰子恺,清淡朴拙的漫画,带着些古诗的韵味,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我淡淡的喜欢王安石,他在自身不保的情况下为政敌苏轼辩解“乌台诗案”,一个清明刚正的人。我淡淡的喜欢亚里士多德,他临终前,释放了家中所有奴隶,一个宽和博学的人。但我其实只听过几首葛兰的歌,只看过几幅丰子恺的漫画,只背过几首王安石的诗,只记得亚里士多德的几句名言。我不知道他们具体是怎样的人,但是我感激这些人带给我的小小感动和快乐,他们让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些色彩。再过五十年,一百年,二百年……也许还是会有人记得张国荣,记得他的摄人风华,记得他参与了华语流行文化的很多第一次。也许这种喜欢会像我之前提到的几个人那样,不太浓烈,那是正常的。今天看来仍然前卫的leslie也许终将被潮流抛在身后,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经典。也许将来会有另一个天才出现,光华大盛。也许将来会有一个更懂得深情与真诚的世界。到那时,我们也许就可以接受张国荣被忘记了。随着时间消逝,可能不会有人每天发微博倾诉思念,不会有人每天剪视频长记心间,记得的人终将一个个逝去,后来者零星与他偶遇,然后淡淡的喜欢他,得到一些快乐和感悟,这是很自然也很温暖的事。
不过不要担心,思念太长,五十年太短。
会的。50年之后,全息投影技术一定已经非常纯熟,现在的后荣迷,大都通过网络看演唱会然后入坑,有了全息投影呢?再现80年代小哥哥的意气风发,少年风流;90年代回归以后气质沉淀下的优雅和静,眉眼顾盼之间的绝代芳华;还有2000年的那场热情演唱会,视听盛宴,性感,野性。那时的我定已经老了,去看台上自己想了一辈子的绝世佳人,同时也会看见和50年前的我一样的,年轻的,尖叫着的后后荣迷。这是他离开的第14年这是我出生的第18年可是我还是爱上了他,不可救药的,命中注定的,这与他离开了多少年无关。我们迷恋未接触过的人,我们爱慕未交谈过的人,我们纪念着尚未泯灭的爱情与温情。因为他是张国荣啊。
首先,要看这五十年中有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的成就和魅力。其实如果论单项来看都不难,但这人恐怖就恐怖在,项目太多,颜值,气质,电影,音乐,性格人品,人生的传奇色彩,情感世界,还有时代的代表性,每一项都很高,以至于要算总分和平均分就很难超越了。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时代再出几个这样的绝佳人物不能不说也是幸事,然后随着50年后人们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渐渐陌生和遗忘,他便不再是大众化的偶像了。其次,中国电影在50年后能冲到什么样的位置。国内来说,中国电影会不会再迎来一个更高的高峰,我之前答案里也写过,张国荣的魅力很大程度来自他的黄金期正好处于中国电影的第二个也是迄今为止最高的黄金时代,85-95年左右。
即是永恒,就会永远被铭记。套用leslie的一句歌词,时代跌宕里,谁又永远记得谁。也许在某个时间里,leslie会被人遗忘,但是在历史的长河里,他就是永恒。
会,张国荣这个名字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他的风采无人可及 ,不能看一次哥哥的演唱会是我永远的遗憾,在未来的几十年,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为哥哥着迷
当然啦 我今年18 50年后 我才68呢 当然会一样爱着他 到80岁都爱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