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好了。我博文写了一半,名字就叫《读库与唐茶》,但着眼点不在合作,而是两种载体甚至两个时代的人的碰撞。老六接受的是传统媒体的熏陶,有一定程度的恋物癖,对纸张有着天蝎座那种矜持又疯狂的迷恋。醉心于研究印刷质量,苦恼于布艺封面,眼谗台湾欧陆等地的精致纸张,迷失于日本的「五颜六色」。纸质书和书店,经常是「读库」里喟叹的对象,也是老六博客里得意哼哼的快乐之源,对这样一个经常苦心钻研「汉声」系列为什么那么精美,怎样让胶装书不散架,要不要咬牙进口一台印刷设备的人提出《读库》电子版,不怕被他的兰花指戳死吗?再来看「唐茶计划」的总监Lawrence,别人怎么形容他的呢?「可以将人类科技运用得出神入化」,这个团队的野心在于将中文电子书阅读体验做到极致。他们已经有了苹果系列产品的高质量载体,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无限的创意空间。在字间距、段间距、字体、排版、缩进等一切涉及取悦眼球的事情上,两者都是巨细靡遗,但借助技术,「唐茶」可以用低成本在注释、翻译、字体转换等方面狠劲折腾。我们都是打着电子游戏看着网络视频长大的一代,「唐茶」无意迎合,亦有前途。
生成电子版,《读库》也许会有更多的读者,毕竟内容只有好坏之分。现在《读库》的读者,在老六的气质影响下,吸引隐藏着一群「纸质书死忠分子」。先过老六关,再过读者关,也许,可以看到唐茶版读库。电子书是大势所趋,「唐茶」是在做正确的事情,《读库》是在坚守,谁与时代同步谁就不会被抛弃。我很好奇,这样两个在阅读体验方面各自追求完美的人碰在一起谈合作,不知是碰撞出伤痕还是火花。同时我也认为,「唐茶」还是多计划些大部头的书,比如词典、红楼梦等更有意义。
死忠于纸质书的读者如果很多,出电子版也不会影响到纸质书的继续发行。如果电子版普及到没人再愿意买纸书了,说明电子版已经超越了纸书,也不必为之惋惜。纸质书有许多局限,电子版可以使内容的传播更加便利。读库论坛上隔三差五就有些海外读者求电子版。说到底,形式是服务于内容的。如何让内容更好地传播,才是思考问题的根本。记得老六在博客上提过自己专门买过iPad,就是要看看电子书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研究完了之后他结论说现在电子书还达不到纸书具备的气质(大意)。想来老六也并非执意在纸质印刷品上死磕。
我感觉二者无拼合机会,读库还是走自己的路比较好,有情怀的人,还是坚持读纸质书的,特别是读库这样高逼格的书。读书不为情怀,不能称为真正的读书人。我更愿意看到读库坚守传统出版物的正统道路,这估计是张老师有意打造的一种姿态和腔调。只要出精品,有没有电子版根本不是问题。万宝龙香奈儿永远不会推出团购活动。老六有点偏执的纠结。如果老六放弃了读库是老六的读库(我的揣测),而是大家的读库,也该出个电子版本的。内容和信息只有最大限度和方便地送达读者手里,才是最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