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部电影经典,我心理似乎有些不愿意用经典形容,词语太大太伤人品。我更愿意用“真实”。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就是一气往下读,谁管那停顿,谁管那意思。小时候在家写作业会坐在小板凳,趴在大板凳上写。天气好的时候也能看见老师在太阳底下这样的批改作业。小时候会站在教室外面的窗台前早读。小时候会有一些“邪恶”的想法,比如偷谁家地里的东西,偷完飞奔回家爬被抓住。小时候也看过有人在地上滚为了让父母给自己买东西。小时候也会三五成群在地头渠里拢火,顺便烤红苕或苞谷吃。小时候有邪恶的想法用红水把卷子上的成绩由38改成88。也有头被衣服蒙住来一顿黑打。小时候也会看见父亲从地里回家会大声喊“我爸回来了,我爸回来了!”小时候也会为了给老师干活而感到荣幸,也有被老师惩罚站在教室外的经历,可你那时候完全不在乎。这些都是真实的童年,只要你有经历,你就会有共鸣。你都没有想到,在自己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时候有这么一部片子让子彻彻底底的回到童年,回望你的童年。原来我们的童年那么傻,那么坏,可也那么纯真。
这部片子可能只适合陕西关中农村的孩子看,因为这部片子拍的太真实了,简直不像是故事片而更像是生活纪录片。06年拍的片子让我觉得就是九十年代初的样子。看介绍导演是83年的,怪不得有如此之真实体验。片尾注意到该片的剧本指导是叶广芩,很有名气的女作家,在周至县挂职过,有陕西的生活经验,又一个怪不得,怪不得故事讲的还不错。
电影中不管是席布鲁和米兰的简单梦想,还是处处可见的家暴、老师歧视等等现象都在现实屡禁不止。老师本该教书育人,传播知识,而给予席布鲁唯一希望的米兰老师也要走了,他的未来又是什么样子?米兰老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尚且不能左右自己的婚姻,而更无知的女性又该如何呢?还有只知道挣钱的家长等等。
紫陀螺勾起遗忘的童年,勾起物质匮乏的年代,老师给的糖是那么的甜,自己动手执着做的玩具是那么的好玩,陀螺,毽子,沙包,铁环,弹弓,……手也破过,头也摔过包……上学迟到过也早退过,逃过课,挨个老师的批评,偶尔也享受过表杨,挨个父母的打骂……一一在紫陀螺旋转的圈子里,一圈一圈穿越出来!
偶然机会在人人网上看到一个人发的视频,写的是“献给80后出生在陕西农村的孩子,超经典”。经典听过了真有些烦了,不过“陕西”二字还是很受用的,于是打开先试着看看,看了开头孩子们站在教室外面读书的场景我已经觉定看下去了,因为这就是我的童年。
里面有童年的回忆,里面有纯真的师生情 (看完这片后,我才些许理解:十年前,当只代教了很短时间的蒋老师离开时,为什么邻班同宿舍的吴晓萌会痛哭流涕了。记得当时他还惊诧,呕吐时受到蒋照顾的我在蒋离开时为什么无动于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