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引起了“横漂”们的共鸣,一个个子蛮高但有点黑的男生,说话时不停地在发抖,“只要努力,以后的世界就是我们的,我会朝着梦想前进,不会放弃。”
但一场电影并改变不了什么。冯阿姨说,这些天,她看到《我是路人甲》的演员依然像往常一样在跑剧组。冯阿姨的儿子伍文韬,也是一个群演。2012年,因为看到一则王宝强的采访,已经30岁的伍文韬辞掉物业的保安工作,带着几件衣服、揣着2000块钱,从长沙坐火车来到横店,干着一天40块钱的群演。因为刚来,没人认识,他常常接不到戏,只能住120元月租的地下室,被子、衣服全部被潮气沾染,穿在身上、盖在身上都是湿答答的。
伍文韬说:“躺在地上扮演尸体,可以多拿一个红包,但一个红包里通常只有2块钱。”伍文韬抬起脚,指着脚底板说,“红包还得放在脚底板下,避邪。”
为了挣钱,那时候,伍文韬早上做群演,晚上还要推着小车帮妈妈卖饺子。一路从群演,做到群特(特约群演,工资较高,一天约五六百元),再做到群头,副导演,制片,然后开了自己的影视公司。
冯阿姨说,如果儿子继续当群演,不会有什么发展。她也表示,也许电影上映后,真的会有很多很多的人来横店,追演员梦。
即使《我是路人甲》火了,横漂现状也不会有多大改变
即使《我是路人甲》是一个奇迹,但并不是每个“横漂”都能遇到尔冬升。
伍文韬告诉快报,所有“横漂”都知道,尔导的剧组待遇是最好的,还有就是徐克导演的剧组,“我接触过的和合作过的导演中,香港导演比内地大多数导演都要好很多,至少他们懂得尊重每一个工作人员,包括群演。”
梁朝伟在那篇影评中说:“电影里那个叫万国鹏的男孩,和当年的我,真的是一模一样的境遇。”幸运的万国鹏很感谢尔冬升,他告诉快报,在《我是路人甲》剧组,所有的群演,无论有台词的还是当背景板的,都不用蹲在地上捧着饭盒吃饭,不只如此,剧组还会变着花样做盒饭,而且肯定让吃饱。他特别提到,“尔导的剧组是给桌椅吃饭的,场务会累一些,因为每天饭前搬桌椅去现场。”
电影就这样照进现实。一个刚来横店一个月的女孩,流着泪说:“我以为横漂永远没有出路,但现在,我应该坚持下去。”专门为剧组做饭的冯阿姨也很激动:“拍得实在太真实了。”
看到电影中真实的自己,很多横漂都哭了。
2015年,电影放映前是一场发布会。和国内大多电影发布会不同,现场看不到漂亮的高跟鞋或者礼服——22个主演中,有20个穿着球鞋亮相,女演员穿的裙子大都是过膝的,男演员的行头以宽松的T恤和牛仔裤为主,朴素得跟电影的名字一样——《我是路人甲》。, 这样的场合,使得《我是路人甲》表现的励志感更真实。演员都被电影中的青春和梦想感动了,有位男演员大声地冲着台下喊:“我出现在了大银幕上,我成功了吗?”另一位女演员激动地说,她上一次当群演,只在镜头里出现了2秒,而且只有一个侧脸,朋友都找不到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在《我是路人甲》里,不仅有很多很多台词,还有特写镜头。”
和台下的观众一样,说着说着,很多演员也哭了。冯阿姨说《我是路人甲》中的演员她都认识,电影的他们,跟现实生活里的他们,无论是说话,还是举止,完全一样。这或许就是尔冬升高明的地方,他让这些毫无名气的“横漂”全部以真实姓名出演《我是路人甲》,同时,让演员们以真实的表演告诉大家,这不是俊男美女上刀山下火海的电影,而是现实。他还告诉记者,除了开头的一场戏,他并没有准备详细剧本,是按照每个演员的性格,边拍边调整。
当你看了《我是路人甲》,会明白梁朝伟为何会写一篇长文称赞这部电影。他从影片中看到了30年前的自己,“戏里的每一个路人甲,从初入行时的不知所措,到演戏时的每一次用力过猛,都会让我忍不住笑出声。”
正如影帝所说,在全部由“横漂”(来到横店影视城寻找机会的群众演员)出演的《我是路人甲》中,很难看到“演技”,演员们有点用力过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