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凭感觉有那么一两首不错的作品,但是很难再写出来同样水平的作品。因为你不知到这是怎么来的,比如你表达悲伤的时候,你是怎么处理的,表达欢喜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所以要学习基础乐理知识,多听多练多积累,让你表达感情更懂得方法,更加熟练。刚开始写出的小段子会感觉似曾相识,这就是模仿的过程,渡过这段时间,渐渐就会有自己的东西。不断地摸索与琢磨,同时还要提升音乐审美。我个人感觉多听听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太多东西能在那里找到答案。
作曲在初级阶段的核心是把和弦进程做好,更准确的来说是把和弦进程和旋律的配合做好,这需要相当的音乐见识和乐理水平,无数音乐人花毕生精力研究的课题。和弦进程是控制音乐情感基调和走向的骨架,好的和弦进程可以直接给曲子“提分”。但现状是,一些容易想到的和弦进程已经被用烂,不容易想到的那些,普通情况下还用不了,大部分人也不会用,怎么办?引进旋律,带动和弦进程。旋律,是音乐的血脉。
最起码你得懂音乐格式,就是曲式,就像在单位做年终总结,先写领导的帮助,再说自身不足,再说怎么改正再展望未来,对吧。曲和词就像你去钓鱼打猎能弄来鱼和肉,但是上不了桌啊,你不会做,得找厨师,在音乐里,编曲的工作就是厨师 你可以没有理论做出词曲,但是你像让他变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你离了理论知识,你是做不到的,可以说根本不可能。
没学习乐理之前,如果你的乐感不好,你就需要不断尝试各个音之间的排列组合,找到你觉得好听且不会不和谐的组合,这种创作方法持续不了多久,很看天分。而学习了乐理之后,你会发现创作的时候,哦我还可以这样啊,啊这样也不错。所以还是要先学乐理。
如果音乐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话,可以自己随便哼出自己喜欢的调,配歌词唱就行用手机录下来,不容易忘记,如果乐理知识有的话就不要我说了吧。
我认为一些乐感较好的人,即便没有乐理知识,在大量听流行歌后,可以根据某几个和弦走向哼出好听的旋律,再谱上词,这也是原创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