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五十年代,通辽最高的建筑是二层还是三层的百货大楼。当时随父母住在通辽县委大院,在通辽实验小学上学,跟着蒙古族小孩叽哩哇啦地学说蒙古话。那时风沙特别大,走出通辽县委家属大院,对面就到了大片的黄沙子地,一刮风睁不开眼睛。后来跟着父母又搬到哲盟宿舍,一排排的平房有烧煤的火炕,火墙,冬天特别冷,女孩子要跟男孩一样都带棉帽子,要不耳朵都得冻下来。再后来,1961年随着父母工作调动到了北京,虽然在通辽只住了八年,但是儿时对通辽的记忆永远挥之不去,永远印刻在脑海里。从九十年代至今也回到通辽走过几趟,感受到了通辽翻天覆地的变化,凭着儿时的记忆去寻找五六十年代的地方已经找不到了。我想,就让儿时记忆成为美回忆吧!
这是今年夏天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蒙古包的时候,背景凌乱也不马赛克了,放牛途中发现几朵小花和一个酒瓶子就捡回来了。自己捡的小蘑菇。像素渣,技术渣,希望能让大家对草原有一点了解吧。不接受吐槽,不许说不好,觉得不好也不能说出来。在草原上生活的体验就是处处是美景,也处处都很平常,久了也没什么感觉。
每次掏身份证都会引来一阵问题,咦?怎么有符号啊,你身份证怎么张这个样子?以及各种问题,还有个学长一直在好奇我家到底有多少马,解释了好久,他都不信,坚信我不说实话,因为他觉得内蒙古的人民就是应该在草原上骑马奔驰。
由于我从小上的汉族高中,班里跟我情况一样的同学也有几个,会说蒙语的好像就我一个,好多都是因为民族融合从而忘记了蒙语的同学。小学的时候每到假期我就被爸妈送到牧区姥姥家,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的很怀念。
93一94年刚到通辽时,走到科尔沁大街上,猛然觉得大街真宽,车和人特别少,曾经说过,即然车和人这么少,何必把大街建得这么宽,这不浪费地吗?现在再走在科尔沁大街上,街上车和人太多了,又觉得大街太窄了。
从小被欺负打架还是打架。坏比一个比一个多。不黑啊自己家乡啥样自己心里没点数啊。一个小通辽。那帮没抓起来之前通辽多乱不知道啊。一个个办点事不够吹牛逼使坏的了。特别辽宁过来那帮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