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是小学哪一册的语文课本了,有天早自习老师让预习课文,通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那天我哭的稀里哗啦...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从这部开始卢娜登场,开始揭开格里莫广场十二号的秘密,开始重振旗鼓正面对抗,开始死主角。至今不能接受他倒在帷幕后面,好像他摔倒用了很长时间,当他向后摔倒,通过了拱门上粗糙的帘子时,他的身体蜷成了一个优美的拱形。那个帘子飘动了一阵子就好像一阵狂风吹过一样,然后归于平静。
后来的每一部都有泪点…在这之后哭得最惨的是多比,邓布利多,斯内普,弗雷德死的时候。
《悟空传》。大概看到天蓬冲进火海,还有紫霞和孙悟空相认的那一段,就忍不住了。她看见了血,流到她的脚下来。只听一个熟悉的声音对她说:“哈,你来了。”紫霞猛一抬头,她看见...眼前是一座铜铸高台,台上一根巨柱直入天顶。柱脚上,有一具半血淋淋半焦乎乎的残躯,骨肉脱离,已不成人形,唯有一处还有两颗晶亮的珠子,里面放出她熟悉的欢喜目光。
可能没有很多人听说过的吧,叫《天蓝色的彼岸》,《the great blue yonder》。是一本童话书,我小学的时候从好朋友手里借到的,看了第一遍,一个人在家哭的很难受。主题是死亡,小时候的我对于死亡的认知,可以说它是我的启蒙老师。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意外去世以后灵魂飘回人间,看自己的亲人朋友在自己离开后的生活。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从这部开始卢娜登场,开始揭开格里莫广场十二号的秘密,开始重振旗鼓正面对抗,开始死主角。至今不能接受他倒在帷幕后面,好像他摔倒用了很长时间,当他向后摔倒,通过了拱门上粗糙的帘子时,他的身体蜷成了一个优美的拱形。那个帘子飘动了一阵子就好像一阵狂风吹过一样,然后归于平静。
《活着》。对于《活着》,我是先看的电影。然后,在看和电影《活着》相关的一些资料时,才得知电影改编于余华的小说《活着》。我想,电影里,富贵的日子都过成那样了,小说里,富贵能惨到哪去?小说看到最后,虽然我一直忍着,但眼泪在眼眶里打了几个转之后还是流了下来。并且,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