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过专业艺术教育的科班学生,和对其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在剪辑、摄像、剧本等各方面,肯定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饱尝人间苦暖的老江湖,和未经世事的大学生,对演员演技的感知能力也有差异;进电影院纯粹为了消遣,和试图学习电影制作技巧,看完同一部影片评价能一样吗?
1. 爱国青年热衷于《战狼2》,文艺小清新把《爱乐之城》夸上了天,喜欢看商业片的又觉得文青TM真是傻比。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一部影片做出「值得二刷」/「烂片」的评价,把表达了不同意见的人视作异端,在豆瓣、知乎等平台吵得火热。
1. 这个人口数量,接近我国人口的一半,相当于两个美国,几乎可以和整个欧洲持平。如此庞大的群体,集合了来自不同城市、年龄、阶层和文化程度的人们。俗话说「众口难调」,当这么多人评价同一部影片,得出的结果说是天壤之别也不为过。
演技尴尬、制作粗糙,这样的影片之所以充斥电影市场,是因为导演和演员都被观众惯坏了。只要小鲜肉能出现在荧幕上,哪怕剧情再差劲,都会有大批粉丝买账。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赚钱,导演哪用得着仔细打磨剧本、制作后期,演员也无需努力修炼演技。
1. 越骂烂片,烂片越火,像韩国一样骂的越多越好赚钱多。村子人围着一个大银幕,嘻嘻哈哈观赏电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如今,看电影的门槛已经降得很低,30元左右的一张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这门艺术。
1. 根据相关数据整理,2016年,我国观影人次达到13.72亿,首次超过北美,成为全球观影人次最多的国家/地区。而人均观影次数,为1.8次。也就是说,去年大约有7.62亿人走进电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