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91年的,小的时候家庭条件也不是特别好,只培养了一个音乐的爱好。然而家人觉得音乐只是兴趣,不能作为主业。当我高中毕业要步入大学的时候,我却不知道如何选择专业,因为什么都不懂,也没有兴趣。糊里糊涂就选了软件开发,大学毕业在公司做了半年真心觉得无聊。想游山玩水,直接辞职去做了导游,结果发现导游只在一个地方玩,做了两年又辞掉工作,找了一份销售工作,做了一年。现在又在自己做生意。有点扯远了,我想说的是,我国小中高教育很少会培养孩子兴趣爱好,让很多孩子到了大学不知如何选专业,所以中国就有这么一句,往往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反而做的和大学专业无关的工作。大学是个让眼界更加开阔的地方,所以大学一定要读,路一定要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的话不无道理。
上个世纪大学毕业后可谓是国家人才,大学毕业后国家都是包分配的,从事的工作都很有体面,但是选择性相对就比较小,毕竟国家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分配。现在大学都是自己找工作,很多人当初填报专业的时候受到家里长辈、亲戚朋友的左右,填报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毕业后就重新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再加上现在竞争激烈,国家又鼓励大学生创业,所以大学毕业选择留校卖凉皮并没有什么不好。读大学的意义并不是为了所谓“体面”的工作,读大学是为了扩展自己的人脉和增加自己的视野,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可以让自己在步入社会后有更多的选择道路。
大学毕业找工作其实是不难的,别认为新闻上面的用工比例和毕业比例对不上号。在天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存在的。大学的意义,以前读大学是因为文凭是工资的标准,现在读大学,是一种经历,一种小团队合作与人相处分离的过程。锻炼的是内心。目前除了一些跟国企搭边的 或是一些老不死的企业对于学历有明确的要求以为,基本大部分的私企,对于学历没有要求。但是不代表没有要求,就不用读大学啊。有机会读大学,家庭可以负担的起的,就一定要去读一下大学,没有读大学跟读了大学的人,在思维层和接收事物的能力方面会有很大的区别。
上大学的意义。上大学是有好处的,这点需要承认。而且觉大多数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的挣钱,这点也无需置疑。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并不理想,而且念书过程花费巨大。就像之前讨论过的那个问题一样“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房值钱”。这是社会多方因素导致的畸形价值观。读书本应该是提升自己的方式,但是巨额的花费使学习变成了很沉重的事。如果连生存都很难,其它的任何事情都变得没有意义。
我还没有大学毕业,九月开学是大二,我并没有想在大学毕业之后就找工作,我想考研。现在在准备了,思想政治、英语、专业课。个人觉得在大学,是有很多时间去放飞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凡事都要有度。切记上大学是为了学习的,当然不仅仅理论知识很重要,结合实际生活也很重要。能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人,我相信在毕业肯定能找到工作。
上大学之后我开始思考未来道路和规划高中时代,每个人都是想要考什么样的大学,要做什么样的工作,然后埋头学习。到了大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是简单的想一想,需要一个行动计划和自己的方法论。对于我来说大学的意义之一就是帮助、强迫我思考的竞争力、价值,也就是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决定未来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