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最忠实原著,二三部相对更尊重历史,不同观众各有喜好就不比较这点,只比较其他方面。第一部最值得称道,起承转合该压抑的地方压抑,该激昂的时间激昂。第二部略有下滑,主要出现在后半段惠文王疯癫开始,剧情多线走向也有点混乱了。但是得益于演员的精彩表演还能兜得住。第三部说起来秦王历时五十年,比第一第二部的二十年长得多,但是却没有压缩出一条故事主线,第一二部主线基本都是双主角的一君一臣模式,倒不是说这个模式多好,但是我们都知道双雄模式在影视作品中都是容易出彩的,国内有暗战、湄公河,国外成龙主演的尖峰时刻系列也算是。第三部的故事主线看起来是秦王的成长,但这条主线立不住。芈八子在世的时候对秦王说的最多的是你还没长大,拜托秦王彼时都五十了,还没长大?相比之下《汉武大帝》里面汉景帝与窦太后的关系处理的就比较好,窦太后也不是反面人物,但的确处处压制了汉景帝,汉景帝也有所反抗,但是很多事情都是背地里面做的,你们会说汉景帝还没有长大吗?所以这条故事主线没有处理好。而且这部片秦王更像是个串线人物,前十多集出现了主角是苏秦,中十多集主角是白起,后十多集白起、范雎、赵王都像主角的情况,这一段秦王有时反倒像个反派。只有最后两集六国攻秦,秦王才真的有点王的味道出来。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战国时代我认为是人类进步最快的时代,民族的文化融合、战争精粹的战术提炼、人民大众的生存方法、帝王将相的权术驾驭等等是在那个时代体现的淋漓尽致!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战争是那个时代的家常便饭,战争的描写治国计谋我认为火候欠佳,主要的影视作品展示基本体现了秦国单方面的描述,整体辩证关系没有体现出来,其实尊重历史事实来看,秦国是很厉害,但当时的赵国、楚国也不算弱国!因为在当时,的屈子、蔺相如、廉颇等等重要人物不比白起魏冉所差!整体剧中所描写的内容没有前两部好,把赵国的名将名相和楚国的名相名将描写的都脱离了原著!实感遗憾!不过从秦国最终的统一做好了很好的伏笔,可以理解!但是按照整体当时的战国区域划分,除秦国外其他的国力不至于那么差劲,因为当时各国民心民意还是非常的彪悍!其实也是可以理解,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所以弱化了其他失败者对人类进步作出的贡献!希望如果有第四部时编剧可以考虑还原历史真相,让大中国的子民从那个时代吸取教训,为我华人屹立世界最强,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
最喜欢大秦帝国之裂变,恢宏,好大,壮观。虽然刻意把商鞅变成完人,但是确实好看。第二部画风不太好,开头就比第一部差了点但是众演员尤其是秦惠文王,张仪,公孙衍等神级演技下不失为一部神作。最不喜欢大秦帝国之崛起,整部片子整体感觉压抑,杀神白起完全是个摆设,神将神将神在哪里没体现出来,苏秦佩戴六国相印一出场就领了便当,魏冉第一部是个英雄第二部完全就是个奸臣,又不喜欢文臣,又以貌取人。太后活活憋屈死,范睢敢爱敢恨,恩怨分明可怎么看怎么不喜欢他,真成了小人。秦昭襄王最可怜,永远都跟个长不大似的,在片中坑死大伯,气死老娘,屈死儿子,窝囊死魏冉,赐死白起。。。。。。拍片子的确要尊重历史,我也知道片方很努力,也不好拍出这么复杂的电视剧,但是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没出场几次的赵王信陵君等人是主角?匪你所思,不可思议。
历史上大秦是不是崛起了,而且统一六国?如果是。还提这类问题有什么意义。生活中当某些人知道了一些事,再传播给下一个人,谁都会自己加工,让事实更形象更精彩更饱满。就像三国演义,怀疑三国演义的真实性的人,就让人怀疑这类人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就算是历史学家要完美的还原真相,对于普通人一点意义都没有,真是闲的。有此精力还不如下功夫考察研究三皇五帝有意义,研究三国的就像娱乐圈里舔着脸蹭热度,自己不下功夫提高演技提高修养,这类人也是够恶心的,难听点全是一群小人。
以历史剧而言,绝对是一部良心作品,对历史的还原度也很高,但不如前两部表现得好(当然有一定客观原因)。
个人以为秦三的最大缺点其实是人物脸谱化较严重,为了洗白白起有点刻意抹黑范雎,这一点的改编个人不是很能接受,虽然我也很喜欢白起,但范雎客观来讲也是恩怨分明,才华横溢的伟大人物,电视剧过于丑化范雎感觉不够客观,个人倾向性过于严重,这一点不该是一个历史大剧所该有的风度。
这部电视剧可以说相比两部前作全面失败。
值得称道的地方只有两方面:1.靠着真实历史背景,拥有宏大复杂而且精彩的叙事。2.制作团队的基本功扎实,认真负责,相较于近来其他电视剧终于有一点“这才对得起观众”的味道。但是这两方面第一点靠的是真实历史的震撼,与剧组无关;第二点靠的是整体工作团队的工作惯性,毕竟是做正剧的,工作方式方法相对其他电视剧认真耐看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