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女娃什么都好,可惜不是个男仔”重男轻女的奶奶总是对她那又懂事又可爱又勤奋的孙女这么说。她孙女是我同学,才貌艺三全,音乐老师喜欢叫她起来唱歌,语文老师喜欢叫她起来念作文。上面那句话就是她作文里的句子。那时候大家还不会为了高分而煽情,她写的句子也并没有那么悲观和绝望,但凭着她对人性、人情的细微观察和描写,旁人便能感受到她对性别歧视的不解和控诉,对亲情的渴望和期待。然而,她的价值始终没有得到认同。后来,这位女同学以优异的成绩从初中毕业,没多久就嫁给小学同学了。时隔多年,每每忆及,仍不免为之痛心。
“学工科好找工作。”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信息依然闭塞,一个个刚刚打完了一场大仗的高三学生,经受了十几年的考试训练,满脑子都是答题技巧,能有多少对大学专业的了解?能有多少对人生规划的思考?目光短浅,急功急利,忽视学生个人喜好的老师和家长,用这样一句话,击碎了多少人的梦想?耽误了多少人的生命?抹杀了多少人的未来?
高中的时候,我成绩很差。刚上高一的时候倒数后十。数学课上,老师的提问方式是:一个问题提问一列,挨个来,答对为止。每次到我的时候,老师就会说:这个问题你不用回答了,反正xxx你也不会,下一个同学。我深深记住了这句话。于是,高考的时候我考到632分,班里第二。第三名少我20分。是老师毁了我
你要适应社会,不能让社会适应你。这话本来不算错,年轻气盛觉得自己头是铁做的到处撞,于人于己都麻烦。关键是它的用法常常是劝人学坏:该得的利益不敢争取,该有的是非心蒙了猪油,本事学不到灌了一肚子世故……谁位高权重谁有理,谁就代表了社会,后来者越来越胆小懦弱,乐于助纣为虐,一路朝小人发展。
“你爸一个开拖拉机的,赔得起吗你!”说这句话的是我的初中的班主任。我记得那是一个一次大课间,我上完厕所回来,走到门口耍帅地往上一跃吊住门框做了一个引体向上。刚巧被在教师里的班主任看见了,她无比愤怒地指着我的鼻子大声地吼出了那句话。
三年级时,某次考试后让家长在家校联系簿上签意见,那次我考的很差,我爸在联系簿上写:成绩不好,回家种田。第二天上班主任的课,我们在做作业,老师在改家校联系簿,老师改到我的本子的时候,在全班面前读了那句话。全班哄堂大笑,我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