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主题,这个必须又要正能量,又要搞笑,而且必要的时候可以少包袱也要多留下一些正能量主题,又不可能有一丁点的擦枪走火。第二,有很多的地方方言,有时候地方方言会起到搞笑作用,但是更多的是觉得别扭,像是今年的除了岳云鹏沈腾贾冰三人的节目以外 别的所有节目都有方言,而且有的时候没有字幕你压根儿听不懂,你这没明白过来呢,包袱过去了,有个别情况,去年还是前年,又一个小品讲的工程队新疆修铁路,农家的牛不产奶了,买羊奶给铁路工人供奶不要钱的节目,主题是好,民族大团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什么都不缺,但是全程几乎没有笑料包袱,面无表情看完了,全是老段子,但是,主题好,也可以上春晚,就是不搞笑。
其实说句心里话,现在的网络发达,喜剧演员想弄一个成功的作品在春晚的舞台上是真的难。好多包袱基本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就看这个演员的本是了,同样的包袱,有的演员说就可以炸响,有的演员就可以让观众面无表情。之所以喜欢的就这几个人,完全是因为这几个人在舞台节奏,包袱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举个例子,冯巩每次出来都要说我想死你们啦!没有见过哪次没效果的,所以演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发光点,然后努力让它变强变大,这样大家记住了,喜欢了。才算是成功!
不好笑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数的段子有点老了,甚至有的相声好久之前完整听过,但是确实我们并不是春晚的主要受众,不必太在意这个,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春晚的受关注度太高,看的人各阶层各职业的都有,很多看似好笑的事情都是会误伤到某个群体的,所以段子很难写,如果像当年一样,你大部分能够从电视上获取欢笑的来源是春节联欢晚会的话,你就不会这么问了。
这个问题我知道,小品表演者和作品的作者不是一个人,就是说刀郎的歌为什么能打动人?就是刀郎的歌多数都是自己的作品。赵本山的小品都是自己琢磨的。现在的小品就是按照公式来的,就像这记叙文一样,第一段怎么表达,第二段怎么表达,等等。现在的小品就是这样,没看头了!不知道你们知道不知道曲牌是什么?就像浣溪沙?按照套路来,就行了!
这直接说是央视春晚的喜剧小品,它具有代表性,官方首肯的最高质量小品。如果不是导演组強势筛选机械在当今文艺发展迅猛的鼎盛时代不可能出现这种状况。当今有陈赵宋冯郭蔡等经典挡级小品演员在他们身后有强大的明星阵容,他们无时不刻在关注小品的传承和艺术的提升发展。他们真想在午台上大显身手,但总觉的面前有一道的逾越不过的屏障。
所谓的没有包袱了,其实不然。以前我们小时候的小品确实是很搞笑,可是再往后的那些年,很多喜剧小品也都是在网络上摘下一些搞笑的段子的,说白了其实这两点是一个意思。就是因为他们演的我们想到了会是什么梗,而且这些笑点都在我们掌握之中,所以大家觉得不好笑。不过一个办法最容易解决,你一年不上网,过年你再看个春晚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