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在失去第一重意义时,便有第二重意义显出来,时常觉得是第二重意义由我靠近,与我适合,犹如墓碑上倚着一辆童车,热面包压着三页遗嘱,以致晴美的下午也就此散步在第三重意义中而俨然过路了,我别无逸乐,每当拥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哀愁是什么呢?要是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情做了,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每回读到这个就觉得很有画面感,我向往的感情和生活就是这样的。
爱一个人,没有机会表白,后来决计绝念。再后来,消息时有所闻,偶尔也见面…幸亏那时未曾说出口,幸亏究竟不能算真的爱上。又爱了另一个人,表白的机会不少,想想,懒下来,懒成朋友,至今还朋友着…光阴荏苒,在电话里有说有笑,心中兀自庆幸,还好…否则苦了。
要说最喜欢的还是这句“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初读的时候不明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理解,感同身受。
你们可惜看书太少。不但少,遍数也太少。莎剧,我看过五六十遍。为什么呢?年年中秋吃月饼。多少月饼?上礼拜,天天上,《福音书》我读过百多遍。每次读都不一样,到老也不懂透的。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吧……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琼美卡随想录》“不狂而谦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谦而狂的人,真不知其在狂什么。”觉得这句话真是越读越有味,越想越有趣,木心先生的文极精炼而富有美感,一篇读下来是删不掉一个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