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导,找到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做一个好人,不一定非得学习好,只要他们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行了。如果一个孩子平时上课睡觉,但是到了音乐课听的认真,那就可以引导他学习音乐,文化课成绩不好有什么关系,其他方面能取得成就就行了不排除某些人坏的无可救药,但是他们也一定会有感兴趣的方面,如果他们能把心思放在兴趣上,做的坏事就少了。
美化后果。告诉学生按自己的指示去做绝逼靠谱,一定达成目标。并给出案例故事。然后告诉他学了这些东西以后会对他有什么好处。这些好处不要太空泛,比如“找好工作、有前途”这种话是没有用的。我会对学生说“你将来的女朋友可能会是个有文化的人,你孩子的妈妈不是个黄脸婆”这种话。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然而更多的情况,会被外界的评价加上无形的枷锁。在我眼中,难以管教,一个原因是展示真善美舞台的缺失,另外就是外界对这些孩子不公正的评价。解决方法,对症下药。能创造条件就创造条件,不能的话,也尽量公平公正对待他们。
要告诉学生说“你行”。有时候学生会对我说他觉得自己不行。我马上就严厉批评,并且告诉他,他绝逼可以。老师要有强烈的信心,否则学生会丧失目标。我在措辞上比较粗俗,比如“放你码的臭屁!老子说行就行”这种话。虽然粗鲁,但大部分时候学生很愿意接受。
小孩纸顽皮是天性,基因进化是漫长的上万年才会出现明显变化,男性生理结构一般设计是用来打猎的,不吵不闹不可能,老师做的不应该是压制,要么引导释放,运动游戏之类,要么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专注思考的时候,自然就安静了。
将困难缩小。比如我经常对学生说“考大学特简单”这种话。这种话要反复说,经常说。开始学生可能不信,慢慢地他就会被洗脑。一旦他觉得困难降低,信心也就开始萌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