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跟舆论导向有关系的吧,首先这款节目,就是为了收视率,让选手热了,顶多也就一时的收视率,同样的效果,人家为啥不让自己人多热热呢,何况董卿文化素质各方面也不低,能做到央视台柱这种地位,冠军奖杯什么的,也都是人手一堆吧。才女也是能称得上的,小时候我也想,节目上那些主持人,撒贝宁朱军什么的,有什么厉害的,不就是背背稿子,念念词嘛,大一点终于发现,人家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奖都捧到手软了,节目里的怂样,完全就是为了不抢嘉宾风头,以及更好的收视效果。而且,选手去比赛都是做好十足准备的,没那金刚钻,也不会揽这瓷器活,董卿作为主持人,不考虑剪辑和编剧的话,那就是临场发挥,不是说突发状况才是考察一个人能力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吗?
我看算也不算。尽管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中有很好的表现,但其实在董卿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团队,有些诗词好像董卿随手拈来,其实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中央电视台给董卿一个展示的平台,加上董卿的努力刻苦,似乎做的风声水起。但董卿离东方才女还有一点距离。你看冰心奶奶,林徽因,杨沬等等才真正算东方才女。东方才女不是随便一个女人就可以算得上的。听说当年中央电视台在找《东方之子》时,找到一个著名作家,老人连忙说:自己才学巯浅,算不了的。编导对这个著名作家伸出大姆指:了不起!了不起!当然董卿还年轻,她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至于今后董卿是否算东方才女,目前还不好说。
单就中国诗词大会而不看董卿的其他主持经历而言,她表现出了至少三点令人钦佩的地方: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可以明显看出这不是提前准备的,后来经查阅我发现她在到央视之后曾进修华师大的古典文学硕士;不喧宾夺主,这点很重要,作为主持人比起展示自己的水平更重要的还是串联起整个节目,引导嘉宾多讲解,她的衔接很自然,丝毫没有取代嘉宾的位置;注重选手个性与经历,鼓励引导选手,有同理心。选手互动的确做的非常好,百人团的选手完全不会被忽略,当然这点肯定也是她前期工作做的好,这些互动被剪掉很多还是很可惜的。以上,被成功圈粉。
才貌双全,“东方才女”有点大,“才女”还是称得上的。董卿记忆能力强,又懂得活学活用。之前有和她一起工作过的明星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给董卿看一个稿子,董卿看一遍就能流畅地用自己的语言记诵并转述出来。同时,她很会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她已经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理解内化了。举个例子,董卿在诗词大会里自然地说出博尔赫斯的名句“上帝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还是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她在自己的节目《朗读者》的推荐会中也曾多次提及。
董卿可以说是书香门第,父母为复旦大学新闻系、物理系高材生。从小博览群书,包括红楼梦、茶花女等中外名著。董卿工作后一直在充电,包括日常的自主学习和到学校进修。她涉猎广泛,酷爱读书。最近有路人坐飞机遇到她说她全程在读书。就09年从上戏MFA毕业,14年又去南加大做访问学者。她的这些学位不只是挂个title而已。在上戏时她没节目就从北京飞上海回去上课。去南加大之前她在新东方学习英语,在南加大有人说经常在图书馆看到董卿。
说来也奇怪,在我小时候,也就是在董卿更年轻的时候,我不觉得她有多好看。可是当我年纪大了,却越发觉得她好看。董卿的美是由内而外,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过年期间陆续看了几期诗词大会,别的不说,关于诗词的读音,选手们经常有读错的,专家们因为习惯原因,偶尔也会出错,然后董卿姐姐,却从未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