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只能半死不活的活着,因为多数人不懂了,流派把京剧流产了,我从小就看戏,逐渐爱上了他,可是儿时喜欢不是什么派,奚先生唱的哭灵牌,白帝城(天津天华景)我睡觉了,不是戏不好,是年龄太小欣赏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旳增多,就对京剧痴迷了,上小学时经常与同学去看小盛春先生的猴戏,还有建新京剧团的《绿牡丹》《蒋伯芳根扫肖金台》,大连京剧团来津演出《欧阳春与白玉堂》,大白玉艳率团演的《荒江女俠》,京剧是灿烂的,吸引观众的,是唱念做打,很综合的艺术形势,整天流派上台来一段,活生生地自已把自己掐死了。
我认为不会形成,京剧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百花齐放时代形成各个流派,那个时代和现在不同了同时读过翁先生的三个条件,就说京剧最后一个流派“赵派”和“关派”吧,也算是京剧流派吧但是可以看看其影响程度较之前面的流派犹如天壤之别,继之有的名家在原有继承流派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比如杨荣环先生,李维康先生,尚长荣先生可以说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没有称其为某某派,京剧流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应该这么说时不与我吧!时代不同了!
想都不要想了。流派产生在京剧盛世,现如今已到大滑坡阶段怎会再出流派呢?早在上世纪头十年代赵万鹏先生曾说过:张先生(君秋)的张派是中国京剧的最后一个流派……我问师父:您的依据何在?师父说:现代戏无流派之分,何来流派?八十年代传统戏大行其道时我又问师父这个问题他说:这是回光返照绝非盛世。答案我早给你了何必再问?赵万鹏先生天津三团导演。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理论家,剧作家。京剧界少见的复合型人材。
不会。流派,是大师们在一生中演了以千数计出戏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师们全部精力都用在演戏上,殚精竭虑,精雕细刻,精心打磨,才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反观今天的那些所谓"传人"们,他们用在正经演戏上的精力,连大师何十分之一、二都没有,他们忙的是当评委,出席什么研讨班,参加这那里的会议典礼,一颗心完全扑过名利场里,恐怕有的人一年连100场戏都演不上,谈什么形成流派,能保住原来学那点东西就不错了!
总感觉现在人们继承总喜欢继承前辈们的缺点,美其名曰,特点!以我喜欢的程派为例,以前总以为唱的越低深越像程派,后来听了程砚秋大师的老唱片才知道张火丁之流根本不叫程派,程大师的嗓子是很亮的!就跟学麒派似的,人家周老先生的优点为什么不学总学人家那倒仓倒坏了的嗓音?小子年轻人,一点小见识,各位资深票友大叔大妈们别见笑。。。。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在发展。程砚秋是男旦,而现在程派的传人大都是坤旦。每个演员自身的资质不同,所传承的戏曲表演风格也就各有差异。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品味也千差万别!所以不要以个人喜好妄加指责戏剧演员。演出的剧目能够为大多数观众认可,并流传下去,那就是戏曲艺术家的成功。张火丁的传统剧目和新的创排剧目,都获得了很大成功!程派张火丁最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