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对自己的儿女比父母更好吗?这个问题不存在的。
父母儿女,一个是生你养你的人,一个是你生命的延续。他们是世界上至亲至近的人,是永远不会再有的人对你那么好。
诚然是,在结了婚之后,自己全部的精力几乎都是投入到了赚钱养孩子之中,父母五六十岁,身体健康,很多时候可能就忽略了他们。好像是儿女比父母更加重要。但是,没有父母,何来子女呢?父母才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根。所以我认为,对待父母儿女都应该尽自己最大最大的努力来对他们好,在潜意识中就不应当树立对待父母儿女要有什么差别。
而且我想,这个“好”,也是有很多道理可讲的。
对待父母,并非是每逢年过节就拿回家一堆礼物就是对父母好。
每次看到邻居家的二奶奶坐在自己门前往路上看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心酸,听说他儿子很有出息,在北京某某企业当经理,很忙,每次逢年过节都拿一大堆稀罕物过来,但是喝不了一口热水就走了,而且很多时候,他几个月也不回来一趟。和邻居闲聊时邻居总夸她儿子真有出息,老人面上很高兴,但是眼底总是深藏着落寞。
一个头发花白的残年老人,她这一辈子都过来了,牙也掉光了,对那些吃食真的没那么在意了,他们嘴硬说“你有空多去挣点钱,不用来看我,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可是他们唯一希望的也不过就是儿女能在身边多陪一会儿。
对孩子好,就要教他。很多父母忙得很,忙的前脚后脚不沾地,晚上也有应酬,深夜才回来。几岁的孩子放在家里,为了弥补他们,就给他们买游戏机,买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一个两岁的孩子玩手机,因为发育还没有很完善,导致眼睛近乎失明。
手机越来越低龄化,父母们不上心,养儿不知教,只知挣钱,挣了钱,到头来给孩子挥霍吗?把钱挥霍光了之后孩子还能干啥呢?这便是不重视教育的悲剧。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孩子教不好,人生就是失败的。
由此观之,人应当无差别的对待自己的父母儿女,最重要的是还要搞清楚方式。人的一生来到世上,不应该忙忙碌碌像没有明天一样攫取利益,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家庭,仰无愧于父母,俯对得起孩子。
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所以孝顺父母是应该的,但对自己的儿女要比父母要好,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儿女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尤其是女儿,所以才会有那么一句俗语“嫁出去的女儿等于泼出去的水”吧,意思是女儿嫁了就等于跟家里的关系没有以前亲密了。
我们小时候都会经常惹父母不开心,都会觉得父母对我们怎么那么严格,什么都要要求,什么都要说,甚至一些很小的生活小事都会反复强调:天气变冷了,你要多穿衣服,别感冒了;多喝热水;在学校怎样呀?记得不要熬夜,对身体不好等等。有时候听得我们都觉得腻了:知道了,知道了。可是天气变冷时,还是感冒了;在学校时,还是偷偷熬夜…….总之,不管父母怎么叮嘱我们,我们也经常听一半、不听一半,做一些、不做一些。然后父母就会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等你们长大了,当了爸爸妈妈你就明白我们了。
然后,我们长大了,逐渐认识了生命中的另一半,结婚生儿,妈妈要经历怀胎十月的过程,既辛苦又煎熬,有时候没胃口吃东西,有时候要忍受着宝宝的‘活泼’,有时候又要呕吐。各种各样的不适反应为的就是等待宝宝来临的一刻。
她的出生——从开始的哇哇哭声到慢慢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然后在长大读书。一步步地看着她成长,看着自己孕育的生命不断长大。恨不得把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都给她,希望她能过上好的日子,想她能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切都输如此神圣!
所以,我们看上去确实是会对自己的儿女比较好,因为我们看着她的生命从无到有,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甚至她身体多多少都留着我们的血,这就是血浓于水的象征。当然啦,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不管是儿女还是父母我都希望都够好好对待,因为他们都是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这是咱们中国人都存在的一种现象,其实,对于这种现象也不存在说是它的正确与否,这是一个两面性的问题,要看你是从哪个方面去理解了。
孩子,他首先是夫妻两个爱情的结晶。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让家里更热闹了,而且更加密切了夫妻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也并不是一件坏事。接下来,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是母亲十月怀胎,受苦受累生下来的。就像咱们经常问的一句话,我和你妈掉水里,你会选择救谁?网络上就有这个回答说是:老婆是我娶的,她的肚子也是我给搞大的,我自然会疼她,会宠她。而我的母亲我肯定也会孝顺,因为是她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是她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但是,她更多的应该是我的父亲负责任呀。
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村子口有个卖煎饼的人,路过的人都是我给我家孩子带点之类的话,只有一个人说的是我给我妈妈买点,然后卖煎饼的就说你是唯一一个说是给家里老妈妈带的,煎饼免费送给你,可能是感动的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吧,反正是没有收那位男子的钱。
都说“养儿防老”,现在计划生育也比较严,而且独生子女的家庭也不在少数。而在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每个家里也都有三四个孩子,所以孝顺的孩子多了,一个人付出一点点,老人也是可以获得很大的幸福。而孩子只有一两个(三个的都是很少数),所以父母们会把经历更大的投注于自己的孩子身上,而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她们也盼望着孩子成人成才,所以会付出更多的心血。
对于孩子,父母。都希望可以付出自己的真情,真心,真意。
我记得爸爸妈妈曾经说过一句话:父母好比是手,儿女好比是脚,脚如果有问题,手会去按摩,而手难受的话,脚却不能或者是不愿意去打理。这句话虽然很生硬,但的确是反映了父母和儿女之间的感情,儿女们有了孩子之后,会很偏爱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父母偏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从小就十分呵护小孩,这是一个可爱的生命,是自己赋予了他生命,然而却忘了自己的生命又是谁给予的。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会陪在孩子身边,从喃喃学语到走路,父母在很用心的教孩子,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父母的爱心一直在陪伴这孩子。而我认为孩纸们是习惯了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爱,他们十分享受这份爱,他们认为这是与之俱来的,这是上天的恩赐,他们完全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让父母像佣人一样为自己做事,当父母遇到困难时,他们像无事人一样默默走开,其实,现实中,父母不仅仅要教育孩子如何去成长,更应该教育孩子如何去感恩,如何去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当我的父母有了一台智能机后,我终于明白父母教育小时候的我的感受,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智能机不需要怎么玩,十分简单,但是对于父母来说,他们生怕按错了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在我小的时候,我做题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在想,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就是不会。或许有好多人还没有为人父母,但的确是:养儿方知父母恩。乘着现在父母很健康,就乖乖听他们的话,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后悔莫及
人应该对自己的儿女比父母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了,小编认为对自己的儿女和父母应该是一样的,毕竟一个是生自己的,一个是自己生的,就应该一碗水端平。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明显不是这样的,明显就是对自己的儿女比对父母好,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第一父母有能力挣钱养活自己的,认为父母在经济上不需要帮助。而自己的子女还小,没能力养活自己,所以更应该照顾自己的孩子。
第二说到底不管是谁也是对后代好,谁也不能整天围着自己的父母转吧?自己长大了,成家立业了,谁都有个自己的小家庭,既然有了这个小家庭就应该为了这个小家庭去付出,自己会照顾自己的小家庭多一点。
第三以前还不是独身子女的时候,很多人弟兄姐妹之间都好几个,那么这种对儿女比对父母好的现象更严重了,为什么呢?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却是大家的父母,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对好还能指望别人对好吗?但是父母的话还有自己的兄弟姐妹,所以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第四养儿防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父母总是会比自己先离开这个世界。人老了之后靠的是子女而不是父母,所以说人们就会对子女更好一些。而且自己的子女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付出的爱会更多一些。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是对小的好,对自己的子女比父母好,但是小编小说我们应该对父母也好一些,毕竟父母一手拉扯大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在对子女好的同时对自己的父母也好,要保持平衡。
自己的儿女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难道还有不爱自己的儿女,反而去爱自己的父母,可能说不通吧!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妈妈就经历了一次人间苦难,知道了一个做妈妈的不容易,肯定就会更加爱自己的孩子了,孩子在一出生的时候不管是自己的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会对孩子恩爱有佳,比较孩子出生对一个家庭来说事件喜事,所以大家都会对孩子很好呀!
如果是自己的,这个时候已经是年老体弱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子女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而我们一边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照顾老人所以就会感觉特别的厌烦,就会对自己的父母说都那么大个人了还需要我们照顾你,这样我们只会让自己的父母更加的心寒!
孩子是父母的寄托,你把孩子抚养长大就是在你老的时候希望有个人陪你,照顾你!自己的父母也是同样的呀!把我们抚养成人也是希望在自己老年时有个可以抚养自己的人,所以不管自己生活有多么的难都要对自己的父母好,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今天的我们,更何谈有孩子!
母爱是最伟大的,你的孩子出生时你把所有的爱给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你出生的时候同样也把所有的爱给了你,我们要学会知恩图报,你现在对自己的父母好,孩子看到了你的行为也会跟着你学的,等你老去的时候也会同样对你好!孩子的行为都是跟父母学的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我们都应该对的起自己良心,一个养你成人,一个要养你晚年的人我们应该平等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