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如果不说出来,很多人都不会发现,但是一说出来很多人会觉得好像还真是。可能很多人都会发现有这个困扰,我也一样。
我有个姐姐,从小是妈妈把我和姐姐拉扯大,爸爸在外地工作,所以我们从小就会给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好减轻一些负担。邻居总会夸我和姐姐听话懂事。
虽然做家务,但是我跟姐姐从小就是娇生惯养,爷爷奶奶对我们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又怕冻着了,对我们百依百顺,妈妈虽然有时候比较严厉一点,但是大多数时候也是对我们有求必应,别人家的孩子没玩过的我们肯定玩过,别人家的孩子没见过的我们肯定见过,一到姐姐放暑假,妈妈肯定会带我跟姐姐去爸爸单位那边住上一个多月旁边,然后回老家之后我们会把我们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加以夸张的手法说给别的小朋友听,所以小时候在老家那一片,在孩子里面,我跟姐姐绝对是孩子王一样的角色,别的每天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姐姐虽然是女孩,但是脾气火爆,这也可能是跟在家里养尊处优的习惯有关,我们经常斗嘴,有时候还打架,但是那个时候我比她小,只有在斗嘴上跟她勉强打个平手,但是一旦打起来了,我是绝对没啥好果子吃的。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件事而发生矛盾,一件自出生一来我们做过最多的一件事,那就是干家务。
每次我们做家务都是要规定好,姐姐洗衣服我肯定就是吃完饭洗碗的那一个,姐姐扫地我肯定是洒水外加倒垃圾的那一个,姐姐收拾东西如果我在外面玩肯定也会被叫回来一起做,有时候妈妈有事出去了,我们就会你推我搡,谁也不会让着谁,争着说这个我做这个你做,然后另一个就算还没听清楚也会说不要,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我们两个赌气什么家务也没做,等着妈妈回家一顿数落。
但是奇怪的是姐姐一旦去上学了,妈妈让我干啥我就会干啥,有时候可能会干双人的份,一点怨言都没有,伴随着妈妈的夸奖干的可卖力了,但是姐姐一旦放学回家,我又会变得矫情了,总是跟姐姐分好她干什么我干什么,一点亏都不能吃。一直到现在姐姐嫁人了,有时候回家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看见我在那玩心里还会不平衡,跟妈妈数落几句。想一想也挺好玩。
这可能就是一种心理不平衡所造成的,两个人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在做家务另一个人就会心理不平衡,一个人的时候就没有这种想法,所以就不觉得怎么样了。
当然是因为有了对方可以依赖了啊,就懒惰了不想做家务了啊。也因为只有自己做,不公平,就不愿意做了啊。
想一想,如果自己一个人在家,你不做家务,不打扫房间的话,家里得乱成什么样子?
到处都是灰尘、垃圾,衣服脏了没人洗扔在洗衣篮里面散发着阵阵怪味,碗筷瓢盆堆在洗菜槽里面都快发霉了,米缸里面没有米,冰箱里面没有吃的……
这样的生活,你一个人就能那么邋遢?大多数人应该都是不能忍吧。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得不去做,不得不做好。
你不自己煮饭,你还期待电饭煲自己长腿把米淘好洗好煮成饭给你吃啊?
所以你知道,自己就算再不乐意,也是得去做。而且因为付出之后,在享受的人还是你自己,所以你当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但是如果是两个人共同生活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做家务就成为了一种博弈的方式。谁来做家务,做多少做什么。这些都是两个人在一起生活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其中有一方比较懒惰,另一方老是在付出的话,他的心里也会不平衡。
但是如果双方都很懒的话,那家务就完全没有人做了,生活也过不下去。
见过最懒的家庭,那对夫妇是可以直接把吃过的碗筷扔到水槽里面放的水泡着,泡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去洗。往往都是累积了一大堆,最后实在没有碗筷可以用了才会去洗。那其他的家务什么的,这些都是双方看看谁会究竟能受不了这样的生活,自己主动去收拾去打理家务。
做家务,成为了考验耐力的活儿。
我觉得,对于两个人的家庭,最好的方式是双方共同分担家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的是两个人共同努力,而不是一方默默付出,家务是这样,赚钱也是这样。
怎么样共同分担家务呢?可以把家里面所有需要打理的家务分列出来,然后列成一个一个的项目。再根据两个人的实际,比如说有一些需要高度的、需要爬上爬下、需要力气的家务活就交给男生来负责。一些比较轻微的,需要细心的就交给女生来负责。还有一些事可以两个人一起协作的,那就一起做咯。
通过这样的分配,双方如果都同意的话,自然就会比较和谐,负责好各自应该负责家务就可以了。而不会有“我一直在付出,他一直在享受”这样的心理存在……
其实每个人都有惰性心理,至于表现出来多少,那这就要看这个人对于惰性心理的控制力有多强。当然了,这也要结合所处的环境来考虑。多数时候,群居的人会比独居的人有更严重的惰性心理。因为一个人的时候,如果不主动去做事情,那么事情就会永远堆积在那里,无论什么时候去做,都还是要靠你自己来完成。而群居的人,因为他们偷一些懒,还会有别人来补充,因而他们总会习惯性的依赖别人,毕竟懒是人类的天性,很多人事很难克服的。
而这里说得做家务的问题也跟这个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时候,你知道这些事情的必要性,你也知道你现在只有一个人,因此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你所在的环境,也是要求你必须做家务的,所以你的潜意识里就会觉得你应该去做。因为你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你该做的事情,所以做起来就不会有多大的排斥。而且一个人做家务效率也会很高,虽然会有点无聊,但是你会想如果完成了就可以放松了啊。反正心理因素是第一要素。
两个人的时候,还是要看你们两个的性格了。如果你们两个都属于惰性心理偏严重的人,那么在谈到家务问题的时候,就会习惯性的互相推脱,这里面也还是心理作用占主导。两个人的时候,你会觉得为什么要自己来干,明明对方也应该参与。两个人都在这样想,就会对做家务产生严重的抵触感。因为你主动去做了,你就会觉得不公平,然后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你就会觉得很繁琐,也会由于心理作用导致效率不高。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越来越不喜欢做家务。
您的问题很接地气,应该指婚姻生活中的双方家务分配。如果是未婚青年,帮父母做家务,是天经地义。
在这里,有两个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1.收效性。根据短时间内成果的可见度,可以把家务定性为可见性劳动。今天拖地了,前后的成果可比性大,当时就切实感受到地板干净了,成就感爆棚同时,辛劳感可见而且强烈。2.时间性。每天的家务还有做饭、洗碗、洗衣、等等一大堆,所有这些辛劳感*(乘以)365天,每天做还要坚持365天,想想都觉得自己最辛苦。于是就想:他就不能分担些家务?为什么都是我做?我不愿意做了。
而除了双方的单位工作以外,家庭内其他劳动都是不可见性劳动,比如学龄儿童陪读。1.收效慢。大家都知道,劳动成果当时不可见,日积月累的辛劳付出,两学期结束后成果(成绩)不一定理想。2.时间性。就是成绩理想满足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了,辛劳感/(注意:这里是除以)365天后,回顾每天的辛劳,辛劳感就不强烈了,甚至有时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没什么辛苦,愿意继续坚持付出。
以上分析,结果就很明显,遇上琐碎的家务,既然有两个人,就不愿意一个人去做。再碰上心情不佳,对方没事也不帮忙,不愿意的情绪就得+N了。
家庭既然由两方组成,共同完成家务,辛劳感一分为二,成就感翻倍,何乐不为呢。希望夫妻双方共同参与家务的家庭日益增多,和谐为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