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公众号推了篇文,题目是,如何应对一个极度焦虑的母亲,具有普适性。
开始有把公众号好好做的想法后发现不仅仅是标题,连开头都是一个老大难,这次就从起因开始说吧,先说最近罗胖对我触动比较深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按照现在的医疗条件,我们这一辈子活个九十、一百岁很正常,我六十岁退休,后面还有三四十年,这四十年的生命我要如何度过?
当然了,罗胖的进取精神是值得每个人去学习的,但这并不是我今天想分享的主题。看标题就知道哈,我肯定是想分享一下自己所处的母女关系,根据我22年的人生经验,我的失败不是我的成功之母,但是别人的失败可能是我的成功之母。今天我来扮演一下别人,唠唠嗑聊聊闲。
这两天过年回家里了,在北京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能接到老妈的电话,无论早晚,电话的内容始终如一,看似简单,但其实特别能体现出我们家的教育环境。比如说有一次周末,晚上的时候老妈来电慰问我今天忙什么了呀,我告诉她我来公司加班,写写东西看看书学学习干干活,结果老妈说——没病吧?!
这个。。。我。。。站在我妈的角度来看,我周末应该是干什么呢?自己思索很久,从广度到深度都涉猎了一番,找同龄的女孩子也交流了这个问题,起码我得知道下次面对这个问题时我撒谎也该有个方向是不是!细思极恐,不管在老妈眼中周末干什么才算没病,我挨批评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做的事情没有符合她的想象,没有满足她的欲望,所以她才会对我表示不满。
小女子年纪尚青,还未修炼成一个可以处理好亲密关系的优秀儿女,所以我妈才会总跟我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等你有孩子了你就明白了、我这都是为你好。。。”,首先,作为一个不成熟的子女,我觉得中国式父母所谓的“为你好”,其实就是对儿女的摆布和控制,而爱是什么,刚好是它的反面,叫做理解和接纳。
这两天在看金星主持的中国式相亲那个节目,开始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情来的,结果看完之后几乎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一直以为父母在很多问题上都是没脑子的(完蛋,要挨揍),但是其实他们的人生阅历、过往经验、看人的准头都是在孩子之上的,至少这一点已经征服我了。而真正会让两代人产生矛盾的地方,其实是两代人的价值观问题,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不重要,觉得年龄差距、生活习惯如此不同的两代,价值观不同是理所当然的,但这往往是很多关系问题的本源。
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你好”,再把我妈拿出来黑一下,从上大三到16年毕业,再到工作再到过年回家,我妈矢志不渝的劝我找个事业单位轻轻松松、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多好,每次她跟我提这个,我的内心都是崩溃的,我当然理解这都是为我好,先不论事业单位能否带来那些附加价值,如果我就是一个寻求轻松、安稳的人那算是跟老妈不谋而合,也就是所谓的价值观相符,但我刚好是一个野蛮生长、不拘一格的进步小青年,她所谓的为我好无疑就是摆布和控制,这样的爱对我来说是一种强压在我身上的枷锁。
每次接到“宝宝呀,我看XXX单位在招聘呢我同事家孩子去了,你也上网看看投个简历进去呗,这不是挺好的嘛。。。”类似这样的电话,几乎会消耗掉我一整天的战斗力。唠叨不是话多,而是一种超越边界的控制性的咒语。每次我解释说工作一天挺累的了就不多聊了我要睡觉了,老妈马上嘘寒问暖“在北京这么累就回来吧,有个单位呀,在招聘呢。。。”。我妈真的是很努力的一个人,可惜了这不是我未来想发展的方向,反过来,如果她真的能理解接纳我的想法,明白我的价值观,那我有朝一日踏上成功之路一定有我妈一半的功劳啊。
抛个问题出来,价值观相符就一定能减少家庭矛盾吗?不能,因为他们很难理解即使是父母,也和孩子是有边界,并且是界限分明的。回到罗胖提出的那个问题上来,退休后的三四十年可怎么过啊?这个问题我肯定有我自己的思考,相信很多看到这句话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站在这个点上,回头望一眼我们的父母,他们会给自己的人生做怎样的规划呢?
我妈说退休后要来北京开个茶庄,守着我。。。
我妈说要攒钱在北京买房,守着我。。。
我妈说等我结婚生子就在我身边给我带孩子。。。
听到这些所谓的人生规划,我真想夸赞我妈一下,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但同时也想说,真是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首先您得是一个人,是您自己,然后才是孩子的母亲、是父母的女儿、是妹妹的姐姐、是店里的老板娘,可您一天到晚操碎了所有人的心,把每一个角色都扮演的淋漓尽致,却唯独没活出自我,您连自己都不爱,如何让别人来接受你的爱?
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开始尝试去解决的时候,我有些自责,从走出家门上大学开始,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面,完全没有关注家里的人教育问题和成长问题,很多人在外打拼,拼的是自己成长的速度和父母老去的速度,但有人想过父母也是需要成长的吗,不是老了就结束了,毕竟老去的速度是一定的,而精彩程度和速度之间是没有线性关系的。所以,到了我们为父母出口气,为他们规划人生、活出自我、活得精彩的时候了。我相信,如果你带着理解与接纳去为你的家人描绘好后几十年的蓝图的话,即使他们嘴上说着不要,心里也会有触动。
这次回来我就问我老母大人对经营管理是不是感兴趣,想不想有个培训什么的,她就表现出了兴趣,自己还说要是有夜校那种挺好,还不耽误白天工作。这个信息太重要了,互联网那么多资源我岂不是信手拈来,以后我就可以给老妈打电话:
“妈~给你转发那管理类的文章你看没看,有啥想法没,你咋不看呢我都特意给你转的,我给你邮回去那书你翻了吗,你得听我的呀我都是为你好~”
他们年轻时也曾绝代风华,怎么有了我们之后就变得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我们该把本属于他们的人生还给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该只有自己,这样的改变从随手转发给他一篇好的文章开始。
在逼婚的恐惧之下,我想起了鲁迅——
鲁迅可以说是历史上著名的被逼婚的名人了,可以说是很棒棒的了。
说起一个名字,朱安,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但是我要再说一个名字那大家的反应可就不一样了,那就是鲁迅。朱安因为父母逼婚,和鲁迅的命运绑在一起,他们两个人都经历了悲惨命运的摧残,因为逼婚被迫在一起的他们,都是终身痛苦的。
图为鲁迅
1906年,鲁迅20岁整,算在旧社会,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鲁迅当时在日本留学读书,正准备开始自己的文学活动,然而他被一纸急电吓了一跳,纸上的内容很简单,表达的意思却很吓人:母亲得了重病,要鲁迅抓紧回到国内。原来,这根本就是母亲和家里人共同给鲁迅表演的一场好戏,假装母亲病倒骗鲁迅回到国内,其目的只是为了让鲁迅回国和已经签定婚约的朱安结婚。
图为朱安
在那个旧时代,鲁迅又作为新派的代表人物,这里面必定会充满了摩擦。鲁迅和朱安的婚约完全是在双方家长都同意乐意的情况下,私自定了她们双方的婚约,并且极其荒谬的是,在此之前,鲁迅和朱安竟没有见过一次面,两个新人对于他们要一起度过一生的另一半,竟然素昧平生,互不相识。当然这在旧社会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但是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实在是难以接受。只在结婚当天才能掀开红盖头看到新娘子容貌的新郎,也可以说是在拿生命来赌博了。
鲁迅接受不了这个,但是在母亲的威严之下,他还是没有走上那条最极端的道路:退婚。其实在我看来,鲁迅对于这个即将作为自己妻子的朱安还是抱有一丝幻想的。保不齐在穿着大红礼袍,在红盖头下面是一张美丽的脸庞呢。在我看来,单身的鲁迅就是这么想的。他作为思想解放的新派一代人物,主张恋爱自由的他们,却还是被旧时代的思想捆绑上双脚,却没有一丝的反抗。
当然后面发生的事情更加验证了我的想法。1906年7月,鲁迅和朱安举行婚礼。一切都非常顺利,鲁迅也并没有做出出人意料的举动来,虽然没有特别开心,但是也没有捆绑起来的感觉。在掀开红盖头之后,他整个人都愣住了:旧时代的一切都印证在他的这位新娘子身上。她不识字,但是很听话,和鲁迅的母亲未来的婆婆很能谈得来。而且......新娘子并不符合鲁迅的要求。
图为传统婚礼仪式
然而鲁迅自己睡的。然而鲁迅没去祠堂。然而鲁迅第三天就回到了日本。
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就像剧烈的化学反应一般,一瞬间铺开来。朱安自己想不清楚,她自己规规矩矩,守孝道妇道,没有做过任何出格的事情,却就被丈夫抛弃,独守空房。悲惨命运来的太猛烈,以至于这个新娘子都没有做好准备,就被无情抛弃。
后面两个人的生活都是极其痛苦的。朱安自不必说,她23岁嫁给鲁迅,鲁迅却没有行使过一天丈夫的职责。她自己孤苦伶仃过一辈子,最后在孤独中死去,逝世只有67岁而已。而鲁迅后来又自由恋爱和许广平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周海婴,也被传为一时佳话,蛋得了肺痨也早早死去,逝世只有55岁而已。
两个人都是不幸的。朱安什么都没有做错,父母的同意之后,就是朱安的悲惨人生。
鲁迅也没有做错,母亲逼的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实在是迫不得已之下的选择。
旧时代已经过去了。逼婚可以说是旧时代下的陋习。伴侣是要一起过一辈子的,父母的意见可以作为参考,但是涉及到自己的终身幸福,恐怕还是要好好斟酌。自由恋爱的时代,相亲也火了一些,但是在一些情况之下,还是要“谈恋爱”,祝自己幸福好。
希望可以帮到你,点支烟好好思考一下人生吧。
有些事你不去尝试,你永远不知道结果,有些人你不去接触,你总会觉得没有缘分。
相亲对于新时期的女性来说,总觉得很low,很过时,很没面子。我们到底应不应该接受父母安排的相亲会?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你想要的往往是你得不到的,你不想要的却总是离你很近。那么,近在咫尺的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昵?接受相亲吧,去解开这个谜底吧。
每个人的心中也许都有自己理想的爱人,然而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却总是那么遥远,当你经历过一次一次自由恋爱或者网恋,异地恋,所带来的伤害和困惑后,你再回首,是否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不反对自由恋爱或者网恋,异地恋,但是自由恋爱,网恋,异地恋所带来的风险大于相亲,这是不可否认的。
我们一定要尊重父母的意见,但是选择权还是在你自己手中。你可以把相亲当成一次朋友的聚会,你可以把相亲当作是给自己一次机会,也是给父母一份安慰。
父母现在逼婚是想给你找一个家,然后如果现在在父母的威胁下,你拖鞋给了自己不想要的生活那么你以后的生活,肯恩那个会让你很是难过,父母逼婚有父母的原因我觉得。虽然不要妥协,但是你应该和父母表明你的态度,和他们说清楚你的想法吗,从而让他们了解你,你应该在这个问题,努力的去争取父母的理解。
父母逼婚无非是觉得你大了,应该找个人结婚了,或者是觉得什么外界的的影像,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结婚了,自己家的孩子却还没有结婚,可能做父母的心里有一点慌张的想法,在想好自己想法的同时,去和父母进行一次沟通。 他们想为自己孩子以后做好规划,怕以后大了找不到对象了,没人要了,然后你现在可以想父母说清楚你的状况,让父母安心,让他们呢相信你,理解你,给你自己去处理这件事情的空间,在这个问题要重复和父母沟通,可能你身边的人有的再父母的逼婚下妥协了,然后可能过着不错的生活的,可能这样的人有,但是不一定适合你,如果你现在在父母的为陛下妥协了,那么以后如果在结婚以后不快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怎么办呢?我觉得结婚这种事情,一生只有一次最好,然后一次就一定要选对人,在这个过程中别人的一些建议可以成为你参考的标准,但是绝对不能成为你最后的决定标准,只是我的一点点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父母逼婚不应该妥协。
人的一辈子那么长,一定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度过漫漫人生路。我并不愿意和一个不喜欢的人将就。
说一个身边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个表姐,一个三十岁,长相出色,很精致的一个女生。她的家境即使算不上富二代,也算是上是殷实。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沉溺于这种安逸的生活,等着父母为她铺好人生道路,找好的工作,而是凭借自身努力,考了一个还不错的大学,找了一份稳定,薪资待遇也比较好的工作,按道理来说,她也应该算是抢手的了,嫁妆丰厚,人漂亮,性格也很温和。但是,因为在小的时候不太注意,造成了轻微驼背,这在她的感情路上给她造成了很多阻碍,在之前谈的一个对象,两个人谈了挺长时间,也非常相爱,但在见家长时,对方的父母不太愿意最后,这段感情就这样宣布告终,当然,她身边也不缺乏追求的人,可她就是不愿意将就,即使父母一直在催促她结婚,可她一直都是坚持自己的初心,不愿意为了该结婚而找一个条件相对合适的人来结婚。她依然一个人过着精致的生活,努力生活,学烘培,利用休息时间去全国各地游玩,看她朋友圈里发的自拍每一张都笑靥如花,并没有因为自己孤身一人而悲伤,而是一个人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所以,我不会妥协。
人生本来就会有很多苦恼,这些苦恼主要来源于事与愿违。有句话叫: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想问,你已经到了适婚年龄,为什么不把找对象排上日程?如果说,你现在开始认真的找对象,我想你父母应该就不会每天逼你了。或者,你迟迟不找对象,有你的想法或难处。
所以你要把你自己对婚姻的规划对你父母讲清楚才是。其实,父母操心的事情挺多,诸如,你上学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差,父母会唠叨你;
到了适婚年龄,你不着急找对象,父母会催促你。父母不是想多管闲事,而是处于对你的操心。面对逼婚,确实很烦,但是你有没有站在父母的立场考虑问题:你都老大不小了,依然要父母为你操心,不觉得自己有些自私?






